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把党的文化方针、文化纲领、文化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发展。省委出台了《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意见》,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与全省文艺界代表座谈时,对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为我们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实践路径。市委《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实施意见》强调“推进具有延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打造文化自信的‘延安样板’,建设文化强市”,为我市今后的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定文化自信,延安有足够的底气吗?回答是肯定的。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间民俗文化无疑是延安人民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厚重饱满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延安人民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积淀了璀璨的人文文化。无论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黄帝陵,还是指引新中国革命方向的宝塔山;无论是蜿蜒流淌的母亲河——黄河,还是万众瞩目的清凉山,从伏羲仰天观地、推演八卦的乾坤湾到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文安驿,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延安文化的风采和底蕴。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凝心铸魂的红色文化。延安是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抗日战争大后方,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445处红色革命旧址熠熠生辉,在全国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级别最高、影响最大,延安城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延安13年,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千百年来,延安儿女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绚丽多姿的黄土风情民间艺术。牵魂动魄的信天游、激昂奔放的安塞腰鼓,还有被称为“东方毕加索”的安塞剪纸和农民画,把陕北人的勤劳、热情和豪迈表达到了极致。据统计,全市现在保留的各种民间艺术门类170多种,其中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12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76个,市级253个,其中“延安剪纸”还作为中国剪纸的代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坚定“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信念,加大投入力度,延安大剧院、枣园文化广场、各县区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高标准建成投用,实现了文化馆站、村文化室全覆盖的目标,基本解决了文化阵地建设不足的问题;持续打造延安过大年、陕北民歌大舞台等文化品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的文化自信名来源于干部群众奋力追赶超越的精气神。2016年,全市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广大干部群众吃苦耐劳、奋力拼搏,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圆满承办了第一届世界苹果大会暨第九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也展示了全市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千载难逢的文化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将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战略部署实施。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我党继1942年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后的第一次,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多次研究文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文化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政策支持;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把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并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方面给予了明显倾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体现了文化建设在国家层面加速推进。省上出台的《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们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提供了保障。
今天的延安,文化发展已成为全市经济转型的助推器。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文化旅游带动”发展战略;2016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大会,研究部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四次专门听取文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文化发展正在全面加速。
2017年春节收假第一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黄帝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紧接着市委中心学习组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及省委有关文件、讲话精神,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作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工作者,我们必当“走在前、作表率”,积极贯彻落实中省市的要求部署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突出公共服务抓惠民、非遗保护抓传承、产业发展抓创新、文艺创作抓精品、广电节目抓提升、市场监管抓繁荣,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实现延安追赶超越作出积极贡献。
(一)依托“三节两区两基地”,力推文化事业大提升
1.办好“三节”。一是继续打响叫亮“延安过大年”文化品牌。坚持每年举办不间断,在挖掘传承优秀民俗民间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举办腊月美食文化节、年货节和正月民俗文化展示节等“延安过大年”系列活动,从活动方式、内容、时间、表现形式和创新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形成“三个一体”,即与城乡联动一体推进,与文化产业一体开发,与旅游产业一体发展,充分体现“延安过大年”的参与性、群众性和体验性。二是策划举办“5·23”民歌艺术节。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契机,依托享誉世界的陕北民歌资源及我市“星光大道”民歌手数量多、影响力大的优势,与省文化厅联合策划举办“5·23”民歌艺术节,进一步将国内外优秀民歌带到延安,推动陕北民歌走出陕西、走向全国,提升陕北民歌对外影响力。三是策划举办“10·15”民俗文化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紧紧抓住我市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的影响力,以延安建设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中心城市为契机,与省文化厅联合在延安举办“10·15”民俗文化节,邀请周边地区的优秀民俗民间艺术来延安展览展示,提升延安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2.建设“两区”。一是加快推进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按照《国家级陕北(延安)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要求,挖掘、谋划、储备、实施一批竞争性强、影响力大的重点保护项目,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对延安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整体性保护、传承和发展。“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建设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及非遗数据库、陕北民歌传习基地、陕北说书传习基地、陕北道情传习基地。二是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扎实推进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考评机制,到年末,力争使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排名进入全省前三名。用两年时间,努力把我市建成一个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供给充足、组织支撑强劲、保障措施有力、评估机制科学的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3.打造“两个基地”。一是以正在建设的延安革命艺术家博物院为依托,与文化部联合打造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基地,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发展文化培训产业。二是与省文化厅联合打造“全国文艺家创作采风基地”。延安历史悠久,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厚重的黄土风情文化和绚烂的红色革命文化是文艺工作者学习、采风、创作不可多得的宝库。依托“5·23创意文化产业园”的非物质文化培训、传承、研发基地,中国艺术家联盟和正在建设的中国革命艺术家博物院(鲁艺文化园区),建立创作采风基地,为全国文艺家来延安采风创作、体验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充分发挥基地作用,适时组织知名文艺家到延安进行采风创作、培训交流等,进一步宣传延安,提升延安文艺工作者整体水平,创作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延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全面提升延安文化的影响力。
(二)实施“三+、三推进”,力推文化产业大跨越
1.深化“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互联网”发展。一是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服务旅游、融入旅游、引领旅游、提升旅游为目标,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注入更多文化元素,通过制定延安小吃名录、研发生产以非遗代表项目为品牌带动的文化旅游产品、整合打造文艺演出品牌剧目等,进一步丰富延安旅游市场,吸引更多游客来延参观旅游。二是深化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通过成立文化银行、设立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及金融服务等措施,加大金融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和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更好地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三是深化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依托正在建设的文化产业孵化平台和民间艺术品O2O交易平台,制定延安“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积极开展艺术产品、影视动漫作品、文化创意产品等多领域、跨平台的商业拓展,贯通资金、内容制作、宣传推广、发行销售等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力争用五年时间培育3-5家融合度高、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互联网+”文化企业,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文化演艺、创意动漫等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2.推进五大文化产业园区、小微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按照“抓大扶小”的思路,抓大项目积极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扶小项目鼓励非公文化企业发展,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为延安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年末,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一是继续推进六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积极配合市上相关单位和县区做好以市区重点景区、1938红色街区、圣地河谷为核心区的红色文化产业园,中国革命艺术家博物院(鲁艺文化园区),黄河文化产业园,黄帝文化产业园,黄土风情文化产业园和延川文安驿镇知青文化产业园建设,以大项目为龙头,引领带动延安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打破所有制界限,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兴办文化产业实体,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协调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三是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5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为实现延安追赶超越作出积极贡献。
(三)注重监管服务并重,力推文化市场大繁荣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以灵活监管的模式,真诚优质的服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规范经营秩序,努力推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一是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坚持在重要节日、敏感时期以及平时抽查、突击检查、市县联动、交叉检查等形式,加大对网吧、歌舞娱乐场所、游戏游艺场所等违法经营活动的打击力度;坚决打击非法出版物,整治校园和旅游景点周边出版物市场;严厉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假记者的违规行为,净化文化市场抽检合格率高出省考指标5个百分点,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三名。二是注重执法过程中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和教育文化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树立守法经营、文明经营意识,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文化市场环境。三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执法监管工作中做到文明执法,以理服人。同时要帮助从业者解决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贯穿于执法监管工作的始终。四是强化广播电视宣传管理职能,丰富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升广播电视传媒的传播力,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讲好“延安故事”,凝聚全市人民团结奋斗、追赶超越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