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新国(左一)给贫困村发放洋芋良种 本报记者 朱佳雨 通讯员 马志青
“做人不能忘记老本。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无论职位高低、钱有多少,心里一定不能忘记农民!”鲁新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37岁的鲁新国,是安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2015年7月起,他开始担任坪桥镇青石崖村第一书记。2016年6月,担任坪桥镇东沟村第一书记。
鲁新国驻村任职后,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意,他走遍了村里田间地头,踏遍了村里的沟沟洼洼,到村组干部家中与他们促膝长谈,到党员家中就他们生产、生活、村党组织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到困难户家中进行走访,认真虚心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吃透了村情,摸清了底细。
根据全村的特点,鲁新国与坪桥镇政府领导、村干部多次讨论,提出东沟村“长期发展靠果树,短期旱作能增收”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采取“支部引领、合作社搭台、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示范、所有农户大合唱”的措施,带动产业发展。在果树管理方面,他让大户承包650亩,示范带动全村1888亩幼园管理,实现了长期发展有方向;在旱作农业方面,2016年3月21日,他协调区农业局领导班子到村上商议短期增收项目,提出今年发展350亩坝地种植夏洋芋套种秋玉米的思路,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由于马铃薯夏洋芋种子市场短缺,鲁新过在网上查,托关系,与内蒙、宁夏、榆林、甘肃等附近城市20多家马铃薯经销商协调种子,学习技术。经过30多天努力,洋芋出苗了。之后,他积极与农业局领导沟通协调,争取各类农用物资、推广农业新技术,使旱作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在该村得到全面推广普及,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让农民从思想上进一步转变,提升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围绕“走进村子、了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发展”这个主题,鲁新国先后多次深入到该村村民小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调研村情现状、多次深入东沟村实地了解情况,认真分析村民贫困原因,拟定包扶计划,组织全体帮扶干部多次认“亲戚”,让帮扶干部及时兑现帮扶措施,并组织农业骨干队伍在该村进行了农业科技入户培训,为农民长期增收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鲁新国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认可,请他到村里开展农业技术上培训,他也从不推脱,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疑难问题,不管是刮风下雨、天气冷热、时间早晚,只要他在,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查看。2016年4月23日,东沟村的一个农民因邻里纠纷把村里的路挡住,当地派出所、村干部都没有办法。正在镇党委开完会的鲁新国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回到村里,与闹事者进行了耐心的沟通,最终把矛盾纠纷处理好,制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2016年6月底,有村民告诉鲁新国,东沟村的谷子地里谷子生了病虫害,鲁新国赶紧跑到地里后发现谷子头部卷曲,危害特别严重。之后,他积极与其它乡镇取得联系,发现全区谷子地里普遍发生这种情况,他急忙在全区范围内发出防治紧急通知,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两年来,鲁新国累计协调物资33.55万元,建立了350亩地膜夏洋芋套种玉米示范点、180亩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良种繁育基地、350亩地膜谷子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村发展小杂粮3600亩,将东沟村打造成被市政府认定为全市“一村一品”种植专业示范村,并且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印制了包装袋,确保了农户短期增收有保障,在全区拐沟村发展树立了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