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村子,就是我的家”
——记延长县黑家堡镇胡家村第一书记谭永良
谭永良(左一)指导村民土埋葡萄树防冻防风干工作
  “60座撂荒大棚改造好了,中蜂、有机肥、葡萄专用果袋送来了,还组织我们参加大棚、葡萄管理技术培训……”说起现在的日子,延长县黑家堡镇胡家村村民们感慨良多。“这都要感谢谭书记啊!”
  村民口中的谭书记是该县环保局派驻胡家村第一书记谭永良。谭永良说,他刚驻村工作时,不知道如何打开工作局面。为此,他主动走进村民家里、走进田间地头,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那时他养成了记工作笔记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手里的工作笔记也在一页一页加厚。和村民交道打多了,不善言语的他也开始健谈了起来。通过走访,谭永良意识到,由于村民缺乏种植大棚的经验,导致地处川道的胡家村原仅有的主导产业——棚栽业撂荒,没有产业,村上的青壮劳力就外出务工……
  面对村子现状,谭永良认为,抓班子、建制度、强基础、稳民心是工作的首要任务。他通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主动走近支部书记、与贫困户谈心等形式,很快进入了第一书记角色。按照镇党委的安排部署,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支部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并针对流动党员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核实流动党员的去向和从事职业,由支部书记和他定期联系沟通。结合村子产业发展对党员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学习,对于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进行口头宣讲或上门送学;对外出的党员寄送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对有条件使用智能手机的党员下载安装了“党员小书包”,对无条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党员发放实体“小书包”进行学习。
  抓扶贫、助产业、促脱贫是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技能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健康扶贫等脱贫工程多措并举,谭永良把恢复改造和壮大棚栽业作为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抓手,先后邀请县果业局、蔬菜站、畜牧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现场培训,多次联系相关部门,采取“政府先行垫资、统一采购材料、统一组织实施”等办法,建成了占地100亩的60座撂荒大棚改造,新建了自然拱棚32座2950米。通过多方筹措,为葡萄种植户提供有机肥料、果袋等。对无劳动力种植大棚的贫困户实行“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管理模式,采取政府和包扶单位垫资、包扶干部资助、农户自筹等方式,给16户贫困户每户购买了5箱中蜂,做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为村民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谭永良一直奔波于县城和胡家村之间,虽然很辛苦,但他却很充实。谭永良说:“既然到了村里,这儿就虽然很辛苦,但他却很充实。谭永良说:“既然到了村里,这儿就是我的家,就要一心一意给村民把事情办好,村民什么时候脱贫了,我这心也就踏实了。”
  本报记者 刘力 实习生 魏苗苗 通讯员 张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