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向记者介绍香菇菌棒 一场大雪过后,气温降了好几度,走进延长县交口镇刘家河便民服务中心,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不断传来,却让人在寒冷的天气中感觉暖意融融。
“我2015年种的香菇卖了1万多元,2016年种蘑菇卖了2万元,比以前种地强多了,现在收益非常好。”西苏家河村民孙茂万高兴地说。
“我有两个20多米的棚,去年种蘑菇卖了5000多元。”滑里河村民郭军平说。
……
从2015年开始,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卫东食用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卫东的带动下,实现了增收致富。
十九年来,他专心于菌菇种植
原延长县七里村镇刘付家塬村村民李卫东,1995年从延安体校毕业后,当过保安,养过长毛兔,跑过车……最远去过深圳,敢闯敢拼的李卫东心里一直谋划着创业。1998年的一天,他到同村姑姑李延花家里闲逛,姑姑家种植蘑菇的场面吸引了他,也让他萌生了种植蘑菇的念头。
“刚开始用家里的两孔窑洞,装了1000多个菌棒,卖了1000多元,看到挣了钱,家里人也有信心了,就慢慢地开始扩大规模。”1998年,靠着和姑姑一起试验种蘑菇,李卫东成功挣到了创业后的第一桶金。
19年来,李卫东不断给自己充电。起初,他从书上学习,慢慢摸索菌菇种植经验;后来,他跑遍延安、西安、铜川、渭南等生产菌菇的大厂子,学习先进的菌菇种植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渐掌握了最新的菌菇种植技术。
李卫东种蘑菇没赔过。1998年,靠着两个窑洞,挣了1000多元;2001年,用一个20多米的棚,一年挣了1万多元;2006年,有了3个棚,一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2008年,扩大到7个棚,一年有固定收入15到20万元;2015年,李卫东用妻子李江卫和自己名字中共同的“卫”字,创办了“卫卫蘑菇种植家庭农场”。
两年多,他带动212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在李卫东的菌菇种植棚里,记者看到了依次叠放整齐的冬菇菌棒,5万多个菌棒摆满了棚内,场面非常壮观。“基地主要发展对象以滑里河、董家角、西苏家河等川道村在册贫困户为基础,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去年刘家河川道凡是种植菌菇的贫困户差不多能挣到2万元。”李卫东说。
2015年初,鉴于食用菌营养价值高,重视技术含量低,投资小、见效快,周期短、占地少的特点,而且延长县县城每天香菇需求量在1000斤以上,平菇在3000斤以上,市场供不应求。延长县扶贫局就把李卫东的公司引进到延长县交口镇重点贫困村刘家河便民服务中心,帮助该村村民脱贫致富。
2015年10月,刚建成的两个100×8.5米的标准化大棚就吸引了刘家河川道180户贫困户参与,每个贫困户发了600个菌菇棒,户均收入三四千元。2016年,刘家河川道180户,每户发1000到2000多个,户均收入一万多元;新增加了安沟村贫困户32户,每户发了600个,户均收入三四千元。从2015年年初至2017年3月,两年多来,公司共带动刘家河社区贫困户和安沟村贫困户212户,累计创造产业价值近200万元。
据交口镇刘家河便民服务中心支部书记李伟军介绍,贫困户与基地在发菌棒时签订协议,由基地负责免费向贫困户提供菌棒、全程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贫困户只要掌握种植技术和提供场所即可;政府的作用是协调资金,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同时监督企业建立产品销售平台,保证农户的产品能有销售渠道,确保脱贫致富。
今年,李卫东打算从县扶贫局贷200万元的贴息贷款,用来购进一批深加工设备,把农民卖不了的菌菇回收,加工成产品外销;从外面雇六七个菌菇种植专家,把菌棒产量从去年的17万个提高到30万个;再到外面考察,引进先进设备,把菌棒产菇后废弃的下脚料制成化肥卖出去。
“既然决定从七里村镇来到交口镇发展,就要尽我所能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只要贫困户赚钱了,我就觉得有成就感。”李卫东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