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右一)向参观人员介绍局里的工作 她对待工作始终满怀热情,对待同事总是充满关切,对待弱者也总是怀有深深的同情。她外表虽柔弱,但内心却很坚毅,她就是市财政局政秘科科长郑丽。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郑丽一直在财政系统工作,她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挚爱的财政工作中。“作为财政系统的一名干部,做好本职工作是我的责任。”郑丽说。
无怨无悔踏实干工作
“依法管好财、用好财是我的职责。”为做好这一点,从2010年担任科长初始,郑丽就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当时管理较为薄弱的土地出让工作上。为管理好土地出让金,她找来土地部门的三定方案,逐个研究他们的工作细节和土地政策,因为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她就只能一遍遍打电话询问。“给国土局打电话打得太频繁,到最后,国土局的同事们听到我的电话都害怕。”郑丽笑着说。
虚心请教产生了好的效果,郑丽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国土部门每个单位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她积极主动联系国土部门,将应缴财政的土地出让金、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相关收入全部收缴财政,实现了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正是由于她的认真和坚持,在2014年国家审计署对延安市的土地专项审计中,涉及财政方面的问题最少。
政务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党建工作密不可分。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为了做好宣传展板,郑丽和同事们连日加班至凌晨2点。“郑科长天天加班,儿子上大学放假回家的一个多月内,都没能吃上她做的饭菜。”同事王艺锦说。由于郑丽与同事的共同努力,财政局2016年党建工作多次被市委组织部作为现场观摩点,2016年7月,市财政局机关党支部被市委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此外,所在单位先后获得全省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先进单位、国有土地收支统计先进单位、保障性住房工作先进单位、彩票公益决算编制工作优秀单位和陕西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她本人也在2009年至2015年间连续七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公务员。
倾注爱心关注残疾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残疾人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生活状况的改善;如何发挥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作用,成为郑丽最心焦的事。郑丽开始走访全市所有就业机构,跑遍了几十家用人企业搞调研,白天上班没时间,她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深入残疾人家庭了解情况。
现在在延安市社会福利公司入职的高延菊,自幼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严重残疾,因为父母的生活来源全靠务农,她只能通过帮别人绣十字绣来增加家里的收入,但一家人的生活仍然异常艰难。“在走访中,我了解到像高延菊这样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有很多,我感到很难过,就想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们。”郑丽说。
“残疾人就业的实际状况和用人企业的具体要求之间所突显的矛盾使我更加清楚这项工作的紧迫,前期的调研也更坚定了我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唯有通过操作性强的制度设计来具体落实扩大残疾人就业途径才是最现实的出路。”经过努力,郑丽制订了《延安市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项目申报》和《延安市残疾人种养殖业项目申报指南》,并促进了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她在两项申请中,鼓励政府大力扶持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建设,采取政府出资、政策扶持、社会筹资等多种形式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帮助残疾人开展种养殖业、家庭服务业等,从源头上推动了残疾人就业途径的有效拓展。2013年,在郑丽的协调下,市残联考虑到高延菊身体的局限性,将高延菊安排在延安市社会福利公司,并特意安排她在家工作,每年签订一个目标任务书。
“我很珍惜和热爱这份工作,每年都能准时、超额完成任务。逢年过节市残联领导都会为我家送来慰问金和慰问品,我很满足。”高延菊说。
2013年至2015年,通过这两份指南,郑丽累计扶持建立了苹果、核桃、香菇、生猪等40多个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和30个残疾人创业培训基地,参训人员达13万余人次,新安排城镇残疾人就业累计达到2355名。面对残疾人事业的迅速发展,郑丽深知,这仅仅是个开始,以后自己的任务会更重,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