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甘泉县盘活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土地流转让农民“坐地生金”
旺丰合作社正在对流转土地进行修整
  本报记者 刘小艳 实习生 高小娥 通讯员 范晓霞
  3月9日,记者来到甘泉县纪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只见刚冒头的幼桃密密麻麻,青翠的黄瓜挂满藤架。“我家的土地承包出去了,每年有4000多元的地租,还能在这儿打工,每月挣1600元的工资,这样算下来一年能挣2万多元。一份地两份钱,对我们农民来说真是太好了。”说起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正在园区打工的寺沟村村民崔奴飞打心眼儿里高兴。
  甘泉县总耕地面积为15.1万亩。截至目前,累计流转土地31266亩,流转给入园企业6560亩,合作社8560亩,专业大户11670亩,流转土地在300亩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1家,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50家,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9个。
  土地流转下的“双薪”农民
  “我年纪大了,种不了地,把土地流转出去,既能拿到流转金,还能再打一份工,好着呢。”美水街道办孙家河村村民王志田领到土地流转金后高兴地说。今年62岁的王志田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在地里种玉米、糜子,除过买化肥、种子、打药、翻地、雇人等成本,一年净收入也就2万多元。如今土地流转出去后,3年下来光流转款就有5万多元。“现在,生,一个月也有2000元的收入,算上流转金,一年收入4万元不成问题。”
  这只是甘泉县实施土地流转后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
  多,没有时间回乡管理农田,加之分散经营、土地产出率和效益低等现状,甘泉县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土地,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农民的收入来源变得多元化。
  如今在该县,守着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已鲜少见到,更多的是像王志田这样拿着“双薪”的现代农民。
  连片整合让土地显“生机”
  截至去年12月份,甘泉县已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后,通过土地流转,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组织起来,引导、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有序流转,连片整合后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改变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2月14日,旺丰合作社以均价500元/亩的价格,承包了孙家河村37户村民的1000亩土地,承包期限30年,并于3月2日发放了一期土地流转租金。“土地流转满足了我们大面积承包土地的需求,集中连片的土地非常适合规模化发展和机械化操作,有利于建设高标准苹果示范园。”旺丰合作社负责人刘剑挺说,果园建成后,他们也会优先雇用当地村民,带动村民一起致富。近三年,旺丰合作社还计划把苹果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打造中高端苹果市场。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也让现代农业有了发展的土壤。”早在2009年,在甘泉县道镇寺沟村,纪斗贵就通过流转315亩土地,建起了纪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目前,园区建有46个大棚,64个拱棚,2个连栋温室,2个养殖场,2座大型沼气池,带动了附近40多个农户就业,成了远近闻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高效农业的“领头羊”。
  “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还是规模化,而土地流转是前提。”甘泉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刘祖成告诉记者,“土地流转政策的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这都为甘泉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多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