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联创快评
植树造林不应只在“节”
湄木
  又是一个“春草初生,春林初盛”的季节,在刚刚过去的植树节,各单位、各企业、中小学校陆续组织员工、学生开展植树栽绿活动。然而,植树造林不应仅仅在“植树节”这一天,更应根植为心中的意识,外化为我们的行为习惯,蔚然为一种社会风尚。
  植树造林意识要根植在心中,成为一种信念。我国的植树节最早设立于1979年,其意义不是我们在这一天种下多少棵树木,而是通过对栽种树木的呼吁和切实行为,唤醒我们的绿色环保意识,警醒我们关注生态环境,激发我们爱林、造林、护林的情感。当我们站在更长远和高远的角度去审度,才能真正把“种下一棵树”的意义看得更清楚。我们知道,在当代植树造林对于环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美化家园、维护生态平衡,更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关乎绿色发展。谚语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植树也是一件泽被后世的事,我们当下种下一棵树木就为未来添一抹绿意,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先在心中栽下责任和信念,才能栽种下更多绿色。
  植树造林要全民行动,成为一种风尚。我国曾有条文指出,年满11周岁的公民,每人每年应义务植树3到5棵。植树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也是公民履行义务的时机。家园是公民共同的,环境的优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共同的义务,也是共同的责任。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学校的示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共同植树;另一方面,社会公益组织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公民参与进来,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形成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的新风尚。
  植树造林要久久为功,成为一种习惯。植树造林不是空喊口号,不是走秀,要落在实干上。要避免“平时冷清清,节里一阵风”的不良风气,不搞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而是求真务实,持之以恒。此外,树木不仅要栽种,更要注意管理、养护,关注其成活率,做到科学管理,责任到位,避免重植轻管,避免“年年栽绿不见绿”的现象,要因地制宜,有规划、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植树节过去了,万物生长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在节日这一天扛起的锄头也应在平常时时挥起,我们在节日这一天念起的责任更应在平常谨放心中,因为绿化家园还一直在路上,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