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延安通过退耕还林和发展现代农业,在贫瘠的黄土高原腹地探索出一条农业产业与生态环境交相辉映的绿色崛起之路——
农兴牧盛看延安
《农民日报》记者 肖力伟 胡明宝
今日之延安,农兴牧盛。
说起延安,几乎无人不晓。但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延安却是一个丘陵沟壑纵横、住窑洞吃小米、生活贫穷的陕北形象。
在过去,这的确是事实。但是,躬耕于延安的历届决策者,从未懈怠过,从未放慢过求变思进的脚步,通过退耕还林和发展现代农业,陕西省延安市在贫瘠的黄土高原腹地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相生、农业产业与生态环境交相辉映的绿色崛起之路。
2011年,农业部正式认定延安市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延安市成为全国首个以地级市整市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延安市紧紧围绕建设黄土高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典型样板的总体定位,认真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68元,连续多年高出陕西全省平均水平上千元。
以品牌化运营打造特色产品生态圈
驱车从陕西关中地区向北进入延安,映入眼帘的是浩如烟海、规模连片的苹果园。2016年,延安苹果面积354万亩,产量303万吨,产值百亿元,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占果农的70%以上。目前,延安市13个县区全部被认定为陕西省省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实现了基地县整市全覆盖,全国仅有。
“近年来,延安市以公共品牌为主体,着力推进全市苹果品牌一体化运营。”延安市农业局局长刘小鹏说。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将延安“洛川苹果”品牌使用范围由洛川县域扩展到延安市13个县区,成为全市共享的区域公用品牌,并推行公用品牌线上线下授权使用的企业专营制度,探索建立苹果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消费全程可追溯体系。
为确保延安苹果的优良品质,延安市制定了《延安·洛川苹果技术规范》,推行延安洛川苹果16个标准。目前,已认定绿色、有机果品基地100多万亩,良好农业认证30多万亩,出口基地13.7万亩,建成国家级标准园10个、省级标准化园137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50万亩、示范园226个。围绕质量安全,洛川、宜川等县区建立了质量安全检测平台、可追溯平台及检测平台,推行果业投入品“三级”配送和“二维码”质量可追溯制度,实现全过程质量管控。
延安市围绕打造“中国第一、世界知名”品牌的定位,全市构建起了以区域公用品牌为主体,个体品牌为补充的品牌营销体系,实现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基地”的良性互动发展,形成了一个产品生态圈。目前,延安“洛川苹果”品牌价值评估达到65.9亿元,位居全国苹果类第二。延安市注册苹果品牌93个,其中有6个苹果品牌获中国果品百强品牌、5个企业获中国果业百强品牌企业、两个合作社获中国十大果品专业合作社。
构建全产业链的企业联合生态圈
“一亩园三头猪,保证地肥结好果”。这是延安市果畜结合发展的缩影。走进位于延安市洛川县石头镇牛天咀村的富百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看到两个存栏1600头的养猪场,一座6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一座1400立方米沼液池,一座4000平方米有机肥加工车间,2700亩矮化密植苹果园,21个气调库以及1500平方米的恒温加工车间,在这里构成了一个覆盖土壤改良、有机苹果种植、冷藏、深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生态循环企业。
在延安市,很多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深度融合,构建起了鲜果销售的全产业链。2007年成立的洛川延刚经贸果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在北京、海口、西安等地建成专卖店以及网上销售店,推广“延刚”牌洛川苹果,2009年,基于品牌发展需要,又注册了洛川民丰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验模式。位于延长县的中果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企业+村级农场+农户”的模式,组建了38个村级农场,发展苹果基地果园7600亩,年供应优质苹果万吨以上。
在深加工方面,延安市围绕打造百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编制完成《延安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延安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任务书》和《延安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2016年,延安市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11家,累计达到119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6亿元。其中6家果品加工企业实现了扩能发展,生产果汁、果干、果醋等加工产品5.87万吨、转化鲜果23.01万吨。
围绕延安“洛川苹果”这一产业品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很快,有效提升了价值链、延伸了产业链、优化了供应链,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契约形成要素、产业、利益的紧密连接,集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
形成复合式循环的区域产业生态圈
在延长县七里村镇孙家河村的蓝耳朵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孙萌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走出一条“林-鸡-菜”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新路子。
“循环农业我也不太懂,都是一步一步摸索,一开始养鸡场的鸡粪,送给别人,人家嫌脏嫌麻烦。我们就探索鸡粪的综合利用,于是建起了蔬菜大棚,鸡粪就成了上好的有机肥。现在我们正在县城转接一家水果蔬菜超市,到时候柜台上全是我们自己的货,童子鸡、绿皮鸡蛋、无污染蔬菜,从产品生产到包装,再到销售,我们一条龙服务,这样利润就大了,产品的质量也不会出问题。”孙萌介绍说。
在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的苹果基地,已基本不施用化肥,取而代之的是养猪场生产的沼肥,不仅苹果品质好,成本也省了不少。把苹果产业与畜牧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果定沼、以沼定畜、以畜促果,实现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实现果品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
近年来,延安市通过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循环生态系统,有效实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实现地域范围内的复合式循环,构建了以企业为单元的生态小循环、以示范园区为单元的生态中循环、以县域为单元的生态大循环。
“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重点是打造‘五链一体’:产业链、价值链、主体链、创新链、利益链。即推进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以集群化打造产业链;通过终端产品体现,以品牌化打造价值链;把各类主体链接在一起,以组织化打造主体链;推动系统、整体、协调发展,以信息化打造创新链;促进各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共赢化打造利益链。通过这‘五链一体’来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刘小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