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膜覆盖穴播免间苗种植结出的 “金穂穂” ②天龙苑养驴专业合作社 ③卜海升细心地给种植户指导技术 ④乔云山正在喂养绵羊 ⑤建华寺大棚香菇种植基地 ⑥梅花鹿养殖基地 ⑦香菇种植让菇农脱贫致富 “安塞小米”“安塞地椒羊肉”“安塞山地苹果”“安塞无公害蔬菜”等一张张安塞“农业名片”闻名遐迩,每每在中国杨凌农高会等大型农业博览会上亮相吸睛。近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困境,安塞区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扭转“面朝黄土背朝天,依靠石油谋幸福”的被动局面,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棚栽、林果、草畜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因地制宜,量身定做适合本区域农民发展的特色现代农业,呈现“家有一产,吃喝不愁”的幸福局面。同时,该区鼓励扶持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链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打响“谷子种植的安塞样本”“安塞老卜香菇”“安塞驴肉”“安塞绵羊”等安塞农业的“后起之秀”。
该区区委书记吴聪聪说,安塞农民要解放思想,看远看大,抢抓机遇,让传统农业“化蛹成蝶”,特色农业“蝶舞翩跹”。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总理念,突出亮点,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在全区乡村掀起特色农业繁荣发展的新景象。
地上“金穗穗”,地下“金蛋蛋” 近年来,该区农业局不断试验推广新品种新种植模式,特别是“谷子全膜覆盖穴播免间苗种植”和“地膜夏洋芋套种玉米种植”两种模式,均成为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的“填充剂”。这两种技术让安塞地上挂着“金穗穗”,地下结出“金蛋蛋”。
王家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鲁文明,去年一年种植谷子350亩,均价出售3.5元/斤,去年一年除去生产资料、机械费用,该户一年纯收入达50万元。“今年准备购置几台机械设备,再多种上几百亩,安塞小米不愁卖,有多少能卖多少。”鲁文明信心满满地说。省农业厅专题调研组经过详细调查后说:谷子免间苗是陕北农民代代所期盼的。以前是人爬在地上一株一株间苗,一家人只敢种个三五亩,现在全程机械免间苗,一家人种个三五十亩都轻轻松松。“谷子全膜覆盖穴播免间苗种植”成为陕北小杂粮谷子种植的“安塞样本”。
“我局推广的谷子全膜覆盖穴播免间苗种植技术,按照‘良种+全膜覆盖穴播免间苗栽培技术+机械化+病虫绿色防控’宗旨,让谷子覆上膜后蓄水保墒增产量,同时穴播免间苗、全程机械化、绿色无公害是该项目技术的特点。变传统‘稀谷拉大穗’的单株增产为合理密植、群体增产。”安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鲁新国告诉笔者该谷子种植模式的优势。
青石崖村位于该区坪桥镇东南方向,全村最大的特点就是土地资源丰富,有农田1620亩,治沟造地3个坝区面积达390亩,农民收入基本依靠传统耕地种植。“前几年,我们几家亲戚都到城里去生活了,人家的地都由我种着了,一年下来累死累活也卖不了几个钱。”青石崖种植大户任信说,“去年,农业局带领我种植地膜夏洋芋套种玉米,只知道关中那里一年种两茬,农业局的同志多次来做我的思想工作,让我只出力不掏钱。”笔者从任信口中得知,去年他种植地膜夏洋芋套种玉米30亩,种子、地膜、肥料,包括前期翻地费用都是农业局扶持无偿提供,最后仅靠卖鲜洋芋就收入4万多元,再将次等洋芋做成芡面(又称淀粉)、粉条,一斤粉条卖20元,城里人都上门来买。家里还养了4头猪,将加工完的洋芋渣子、套种玉米喂猪,真正实现了“双赢”效果。去年,任信一年收入10万余元,夫妻俩接受采访时高兴得合不拢嘴,一直称洋芋是他们家致富的“金蛋蛋”。
“安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先后申报认定了‘安塞小米’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建成日产50吨的全自动化小米加工厂,完成了产地、产品、加工厂的有机认证。我们农业局更要做好试验推广工作,做好农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该区农业局局长周赟如是说。
小香菇托起“富群梦” 卜海升,从1980年开始当上建华镇郝家坪村支部书记以来,他亲眼所见其他村都有了特色发展,农民收入日益增长。侯沟门种大棚,中咀峁种果树,沿河湾养殖多,坪桥化子坪又是油区……他将安塞的乡镇一一说了个遍,作为村上致富的“领路人”“带头人”,卜海升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群众富不了,他就不称职。
“我每次来到安塞就爱吃一碗香菇面,有一次去吃饭,听见老板拉话说香菇又涨价了,我就有了带领大家种植香菇的念头。”卜海升老书记说出了种植香菇的初衷。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2年春节刚过,卜海升找到镰刀湾罗居香菇种植户马建录,了解到河南西峡有香菇种植基地,他们便结伴而行,到河南考察。为了节省费用,吃方便面、住车站,考察学习了一个星期,一人花费还不到1000元。考察回来,卜海升迫不及待地召开村委会,动员大家种植香菇,可即使他将嘴皮子磨烂也只有5户同意种植香菇。当时很多人害怕不会管理技术,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来,先种植的5户有了效益,村里人看见效益不错,管理也简单,2013年该村种植香菇户发展到9户,2014年发展到13户。2016年,为了加快推进该项产业,助力精准脱贫,建华镇走出一条“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共同发展”的香菇致富新路子。经过深入走访,统计种植户,镇上投资76万元新建了年产50万棒香菇基地1处,以党支部引领成立了香菇专业生产合作社,并出台了扶持惠民政策,每棒补贴2元(每棒成本4.5元),每座新棚补助2000元,尤其是贫困户,每户还能配套5000元产业项目补贴。政策一出台,群众纷纷报名,带动64户群众(其中有32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购买30万棒香菇。
“2016年政府支持,卜书记给我赊了4500棒香菇,到现在收入1.5万多元,还能出4-5茬,把本钱给卜书记还了,这一棚香菇出完了,我能挣个2万多元。”脱贫户高海东感激地说。
安塞香菇看建华,建华香菇看“老卜”。十里八乡提起老书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香菇种植投入小、见效快,效益可观,每1万棒香菇去掉成本可盈利5万元,村民们积极性很高,热情空前高涨,根据现在统计情况,全镇一半以上种植香菇。”建华镇党委书记杨海东说。
小香菇是设施大棚里孕育出来的新希望。据了解,为了加快香菇产业的发展,使其形成气候,该区制定了香菇产业发展规划,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服务,以建华镇为中心逐步向全区辐射,形成规模效应,打造香菇产业品牌,计划全年种植香菇225万棒,实现利润1125万元。在交通便利的建坪路、安子路、建化路沿线,各建一个种殖规模不低于30万棒的标准化香菇种植示范园区。以现有香菇基地为基础,建设100万棒的种棒制造厂。在工业园区拟建香菇深加工厂和有机肥(废棒利用)加工厂各1座,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循环发展,达到生产标准化、效益最大化。
特种养殖架起农民“致富桥” 走进沿河湾镇高家峁卧虎湾村,绕着山路,驱车而下,蓝色彩钢房搭建的圈舍,整齐而亮眼。下车后,看到一排排白生生的绵羊温顺乖巧,一位阿姨正在打扫院落。
“阿姨,羊圈都打扫这么干净啊!”“当然了,打扫干净了,它们住得舒服,还不容易生病,环境好了,长得快繁殖快挣钱多。”
“一只绵羊一般可产4只羊羔,而后杀掉卖肉,一只可收入2600元(羊羔500元/只,绵羊肉15元/斤,一只羊平均45斤)。”养殖户之一的栗建平详细给笔者介绍了养殖绵羊的收入。
“以前偷偷地放养山羊,有时候黑天半夜才能出去放一会儿,羊长势也不好,一年下来才能挣个2万多元。去年我买了90只绵羊,刚5个月,肉卖了1.5万元,羊羔没舍得卖,准备繁殖到200只。这样一年下来挣个6、7万元不成问题。”曾经的“拦羊户”乔云山说。
“今年的工作重心是推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控制山羊,发展绵羊,还需要加大力度鼓励养殖绵羊,让农民转变观念,将沿河湾镇做成全区的绵羊养殖示范镇,规模做大,产业做强,农民增收。”沿河湾镇主管养殖的副镇长梁明安说。
走进锦绣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马脆贵正在饲养兔子,该厂目前存栏4000只,主要饲养的是獭兔跟新引进的宠物兔,2016年收入20万元,带动安塞养兔大户9家。
李智,一位80后的有志青年,以前做家电生意,2016年4月投资120万元建厂养殖肉驴。他告诉笔者,驴的繁殖期比较长,3年可产2只,一只驴苗售价5000元,一斤驴肉市场价38元,一头驴养两年最少可收入6000元。当笔者问到投资那么多,还没有见利,担心不?他幽默地回答:“养驴投资越多挣得越多,一张驴皮都能卖2500-3000元呢!”
“我以前是个厨师,2013年开始餐饮业不太好做,就打算另谋出路。本来准备养猪,后来经过考察,猪管理精细,而且价格波动大,市场供过于求。有一天,看农林卫视,正在讲银川的一个养鹿大户年收入百万,我马上上网搜索,联系到该大户,到银川详细了解了梅花鹿的市场行情,包括价格、品种、养殖技术、销售渠道等。”1988年出生的赵阳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说话时总是笑呵呵的。他说鹿的全身都是宝,鹿茸、鹿胎、鹿鞭、鹿筋等无一不是珍贵的药材。公鹿产鹿茸,一只可产5斤左右,一斤2000元,鹿肉一斤58元。母鹿繁殖销售鹿胎,一只3000元。“今年可产鹿胎30只,总收入预计可达20万元。”赵阳笑着说。
“现在特种养殖层出不穷,后期还要根据经济效益规模化发展,同时发展畜产品深加工,我相信以特种养殖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必将带领广大农民朋友走上更加宽广的致富大道!”该区畜牧局局长盛小云如是说。
通讯员 蔡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