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左三)为乡亲们提水 2011年7月,走出大学校门的刘琼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延川县,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民服务。从此,在抗洪抢险的人群中,在上门送学的路途中,在扶贫帮困的团队中,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抗洪抢险解民困
2013年的延安遭遇了特大暴雨,延川县的灾情十分严重。县委、县政府救灾工作组下达抢险救灾命令后,刘琼第一时间组织了一支由5位居民组成的临时救灾队,直奔救灾安置点,帮助发放救灾物资。“我不能像军人那样奔赴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但总能用自己的双手为乡亲们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一个鼓励的微笑也好。”看着大批受灾群众源源不断地来到安置点,一个个满脸泥巴,浑身湿透了。刘琼忍不住哭了,她恨不得自己长一百只手,一下子让所有的“亲人们”都穿上干爽整洁的衣服、吃到东西。她就像一只上紧发条的机器,不间断地忙着登记发放。“那个时候,就只知道干活,也不知道累。”回想起那段经历,刘琼依然感慨良多。在一个多月的救灾营生活中,刘琼与受灾群众同吃同住,日夜坚守在安置点,直到群众可以吃到热饭热菜,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那段时间,刘琼还根据大学期间做志愿者的经验,积极发掘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交流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志愿者们服务的能力及技巧,踏踏实实为受灾群众服务。
“两学一做”传党音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流动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社区的先锋模范作用,刘琼在居民区协调成立了“流动党员集中学习点”,对辖区内的流动党员进行集中辅导。期间,部分老、弱、病、残党员无法参加集中学习,她便在党员的家中办了“党员家庭教育点”,每周上门送学传递党的声音,走访了解群众心声。当了解到辖区内有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因子女白天在外打工挣钱,连做饭和吃水都成了问题时,刘琼就组织了几名党员,轮流上门帮助老人们洗衣、做饭、挑水等。
“琼琼是个好女子。常来家里了,来了不是洗衣服就是做饭,我家电视机都是她送来的。”提起刘琼,老人们赞不绝口。但刘琼却总是说,“我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应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尽最大的能力让他们安度晚年。”在刘琼的建议和多方协调下,社区党支部成立了“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东方红”文化志愿队,她还组织党员在广场以道情、秧歌等形式宣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鼓励老年人参加合唱队、太极拳队等,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卫生整治改面貌
马家崖砭、新建砭是河东社区出了名的环境卫生脏、乱、差居民区,由于这两地交通不便,垃圾清运车无法到达进行及时清运,而且居民区内又无垃圾集中回收点,生活垃圾随处丢弃,导致整体居住环境差。为了解决辖区内长期存在的问题,刘琼提出实行“垃圾袋装化”管理,她组织辖区内部分党员组成“党员志愿队”,每天下午挨家挨户地发放垃圾袋,同时进行宣传教育,第二天早上8时在指定地点统一收回,再由专人专车统一运往规定地点进行处理。经过3个多月的试行,马家崖砭、新建砭的环境卫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去年8月份,刘琼的卫生管理经验在整个河东社区进行普遍推广。
“多少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竟然让一个小女娃娃给解决了,这小女娃娃还真有两下子!”村民们夸赞道。
“我觉得改善居民区环境卫生,其实是个长期的思想教育问题,只要你不厌其烦地多提醒几次,身体力行地多带动几次就好了。”刘琼腼腆地说。
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梦想。回顾近六年的村官之路,刘琼感触颇多,展望未来,信心满满。不论未来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这段当大学生村官的经历都将是她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今后的人生征途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