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基层来了贴心书记
通讯员 路绳飞 王亮
冯晓泉教群众如何用收音机收听致富信息
李冬在查看群众食用菌的生长情况
王艳娥帮助群众销售苹果
宋林峰(左)帮助村上清理河道垃圾
杜静(右一)走访困难群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村。2016年以来,黄陵县着眼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决定从县、镇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105名机关党员干部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群众的期望,来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经济落后贫困村、村务管理混乱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从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从机关干部变成了基层村干部,第一书记们用埋头实干和过硬作风,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冯晓泉:用真情捂热唐呼村
  “负责任、能力强、有恒心,镇上派这样的干部下来,我们非常欢迎。”在黄陵县阿党镇唐呼村,只要说起第一书记冯晓泉,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2006年,冯晓泉响应选派第一书记的号召,被选任为唐呼村第一书记。一年来,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了解村民真实需求,解决村民实际困难,用真情付出、竭力帮扶,赢得了村民的支持和赞誉。
  争项目、办实事。种植苹果是唐呼村村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全村耕地面积1560亩,果园面积1350亩,苹果占村民收入的90%,为实施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切实提高村民收入,冯晓泉入村以来,积极与村产业大户、果业技术员探讨果业发展趋势,累计新建果园矮化100亩,乔化100亩,补植50亩,果园种草800亩,黑膜覆盖200亩,防雹网建设50亩;同时通过摸索总结,积极引导群众推广果园九大新优技术。其中苹果容器育苗技术是冯晓泉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出来的,曾获得过县科技二等奖,通过这九大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善了唐呼村苹果的产量和质量,使全村果农的收入得到明显提高。
  以果业合作社为平台,发展村集体经济。冯晓泉通过村两委会与阿党唐呼村合作社沟通协调,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利用合作社桥山红和黄帝赐果在全国的品牌优势,组织果农进行标准化生产与销售,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入社果农收入。同时,把村果业技术骨干、村党支部、果业合作社、基地和农户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五位一体发展模式,目前入社果农在统防统治统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管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去年来,冯晓泉凭借桐店路修建路过唐呼村这一契机,主动联系公路施工队为村上维修巷道300米及维修硬化广场50平方米,同时组织党员,联系铲车维修田间生产道路共计500米,累计节约资金10多万元。
  倾心抓好精准扶贫。冯晓泉通过摸底,全村还有贫困户12户,其中低保户8户,兜底保障户1户,一般户3户。针对这些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冯晓泉及时与县、镇帮扶干部对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因户而异,落实了就近务工、发展三产、物资帮扶、技术指导、合作社带动等措施,去年年底按期脱贫7户,冯晓泉说:“今年要实现全部脱贫。”
  李冬:为民架好“三座桥”
  1995参加工作的李冬现在是黄陵县双龙镇南峪口村第一书记,任职虽然时间不长,但他为群众办的事不少,他带领村民改善基础设施、壮大产业、发展劳务,使村子成为全镇的模范村、先进村,群众也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为民建设生产桥。南峪口村位于黄陵县城以西37公里处,辖河南、河浦、南峪口3个村民小组。一到秋收春种时节,南峪口的村民就犯了愁,横在村民和田地之间的那座简易桥,一到下雨、下雪村民收庄稼时,出入不便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李冬了解后,积极联系、多方争取,共筹得项目资金52万元,终于建好了这座生产桥、致富桥。同时,他借助“文明乡村·美丽家园”的建设契机,争取县以工代赈办在村修建护坡50米,今年将对进村道路进行全面拓宽,全力铺好群众“致富路”。
  为民搭建服务桥。刚到村上后,李冬便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他发现村里面的剩余劳动力很多,但是仅靠种庄稼只能解决村民温饱问题,并不能增加收入,更谈不上过富裕生活。李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他积极联系当地的双龙煤业、矸石电厂、二号矿等企业签订临时用工协议,分批次进行劳务输出280人,实现平均每户创收3600元,仅这一项每年为南峪口村村民创收达604万余元。
  为民发展致富桥。李冬还通过多种渠道争取产业政策、资金,全力帮助村上发展产业,助农增收。目前全村已发展塑钢弓棚33座,温室大棚10座,日光温室大棚2座。发展养殖户14户,其中养羊户7户、养猪户1户、养牛户1户、中峰养殖户6户。多点开花的养殖产业,让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王艳娥:绘好“红、绿、蓝” 谱写群众致富梦
  80后的王艳娥,2016年1月被选任到黄陵县田庄镇寇家湾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任职期间,她在调查和与群众沟通的基础上,提出了红色引领、凝聚发展合力;绿色主导、推动产业升级;蓝色支撑、共创和谐乡村的“三色”发展新举措,扎根农村默默奉献,脚踏实地发展产业,满腔热情服务群众,谱写出一曲服务群众、帮民致富的奉献之歌。
  寇家湾一直没有像样的活动阵地,以前是用村上的旧教室作为活动阵地,王艳娥来到村里时旧学校也改建成了果筐生产厂房,党员彻底没了活动场所。她与村上干部积极协调资金,合理规划选址,并争取各级配套办公设备及文娱设施,在2016年6月份,集党群活动、便民服务、坐班值班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活动阵地建成了,寇家湾村党员搬了“新家”。紧接着,她带领村上的全体党员,制定了村“五爱五讲五表率”合格党员标准,提高了全体党员带头作表率、带头发展产业、带头帮村民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开展了“学典型、树典型、作典型”活动,树立了寇晓勇、寇贵峰、张丽仓3名党员及致富能手。
  寇家湾村是一个苹果产业主导村,但是一直面临着果园老化严重、新优技术普及不广等问题,对此,她积极协调发展矮化苹果示范园345亩,并实施了节水灌溉工程。为了解决矮化园果农管理技术的不统一、示范效应不明显等问题,王艳娥对村中心示范区的17户120亩矮化苹果示范园进行了由村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示范带动了村其它矮化园管理水平的提高。2016年村上被市农业局授牌为“一村一品”专业村,村人均收入突破了1.8万元。
  到村上的短短40天的时间,王艳娥走遍了全村128户,对村里的8户贫困户,她对自己提出了一月一入户、一月一走访的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因势利导发展产业。在解决了群众“富口袋”的问题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在“富脑袋”上做文章。在她的提议下,村上建立了“产业、扶贫、综治维稳”三支服务队,全年产业服务队共服务果农15余次,扶贫帮困队共服务贫困户10余次,综治维稳服务队共调处矛盾纠纷3起。2016年以来,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推行,村上共研究解决了进村路拓宽、张寨组至寇家湾组的生产路的拓宽维修、太阳能路灯安装等一系列好事实事。 
  宋林峰:让“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牌子越来越擦亮
  “我们村子可是乡村旅游明星村,各方面工作可不能落后,这是压力也是动力,一定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待!”今年30岁的宋林峰,自2016年3月选任到桥山街道办刘家川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倾入满腔热情,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全力发展集体经济,在他的带领下,刘家川党支部先后荣获先进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延安市首批“一村一品”专业村、延安市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
  初到刘家川村,宋林峰在调查中感觉到村党员活动阵地利用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他通过走访党员群众200余户,梳理各类问题38条,针对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题两委讨论会14次,使大部分问题得到了解决。为发挥好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他为党员划片包干责任区,成立便民服务工作队、党员产业指导组、矛盾化解先锋队,组织全体党员对基层活动阵地和村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使群众对党员干部评价明显好转。
  “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来办,村子发展了,群众富裕了,大家才能信任你!”这是宋林峰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也是这样做的。经过多方努力,宋林峰先后协调硬化村庄道路300余米,开挖机井一眼,协调安装高标准农家乐灯箱号牌42个,使群众出行、饮水、产业发展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原本的村组活动阵地基础设施破旧,常年闲置,他亲自带领村干部购买地板砖、草皮等与群众一同对党群活动阵地进行改造。为了解决群众上网问题,他多次协调有关部门,使村里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并建立微信平台,给群众带去了致富信息和技术政策。在发展的大道上不让一人掉队,对村里的贫困户,他根据实际情况协调他们成为村里的保洁员,有了工资收入,同时联系帮扶部门带领贫困户发展养鸡产业,使贫困户家庭年收入增加到14000元。
  刘家川村临近县城,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目前发展农家乐的有36户,成立农家乐协会一个。为壮大村旅游经济,宋林峰与村两委会商议后,决定实施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建成村民俗文化馆,发动村上能人在村巷道上绘制黄陵八景、农民画等一系列文化墙600余平方米,美化了村庄环境,丰富了文化内涵。他还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到西安周边等地农家乐考察学习,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引进水上乐园项目,年增加游客5000余人,为村民创造收入30余万元。宋经济,村集体游乐园建设项目通过论证,可解决村组无经济收入问题。
  物质富裕并不是真正的富裕,精神还必须富有。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宋林峰加强村上文明新风建设,开展了“十星文明户”“好婆媳”“善行义举”等评选活动,为各家户制定家训上墙,制定村规民约,树立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
  那样的问题,在矛盾纠纷面前,他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累计调节化解矛盾纠纷12起。群众刘发有已78岁,反映20年前自己在担任村干部期间小组应付的800元工资一直未支付,他经过多方调查,确定事实存在,经多方沟通后,兑付了老人的工资,老人激动地说:“是宋书记来了才解决了我多年的一块心病!”
  杜静:用真情编织美丽乡村梦
  她是科技知识传播者、群众的贴心人,她热衷于农村工作,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她有一个建设美丽乡村、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梦想。她就是隆坊镇上官村第一书记杜静。
  2012年参加工作的杜静,痴于对农村的热爱,于2016年被选任到上官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上官村进行走访时,有村民陆续向她反映村内磨面坊的噪音和粉尘污染严重影响到左邻右舍的正常生活。杜静了解情况后,得知村两委会成员曾经与开磨坊的村民进行了多次沟通都没有解决。杜静通过请教有经验的包村干部,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在全镇率先开设了第一个“道德讲堂”,并建立了“道德评议会”,就此事进行公开评议,最终将此事解决。
  为了进一步转变上官村的不良风气,杜静提议将像乱倒垃圾、不孝顺父母等反面教材和像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一些正能量教材也拿到“道德评议会”这个平台,让群众来说、乡贤来论,这样一来,评出了上官村的新风正气。同时,她积极组织在村上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善行义举”等评选活动和中华传统美德宣传教育活动,号召村民群众从我做起,共建文明美丽新上官。
  杜静通过入户走访和谈心后,对本村9户有劳动能力和有致富意愿的贫困户制定了帮扶计划,联系各包扶领导进行结对帮扶。对刘亚芹、党铁锁两名贫困户帮助发展养猪产业,对冯万玲、迂书生两名贫困户帮助联系在合作社打工,针对贫困户刘亚军家中缺劳力,联系帮扶干部为其赠送切割机一台,为王中奎、迂鹏斌争取更多惠农政策,帮助贫困户迂文定、迂军陵、冯万玲、迂鹏斌实现易地移民搬迁,通过这一年的帮扶,去年年底9户精准扶贫户实现了全部脱贫。
  针对群众果业生产水平低、进入市场能力差、果品营销难等问题,杜静提出推行“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的党建工作模式,整合分散的农户,依托合作社为群众提供产、营、销一条龙服务,助推了产业提质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村争取到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园600亩、间伐500亩,建成2000吨冷藏库一处,为农民让利存储果品2000吨、提供自用果筐2800多个,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