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孝忠在大棚内忙着铺设电热丝 3月15日,延长县罗子山镇的气温很低,可该县红薯育苗基地的负责人,63岁的马孝忠心里却暖洋洋的。“等电热丝全铺好,基础设施就全好了,再过二十来天,红薯苗子就出来啦。”马孝忠指着两个育苗大棚高兴地说。
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中,延长县根据区域特点,发展沿黄特色,使火焰山红薯成为罗子山镇村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专门打造育苗基地,为加强原产地、老品种的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
马孝忠是红薯种植大户,曾在山西省运城全国红薯推广基地学习过,还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在山西,我见过二十几个品种的红薯,还有国外的,这些红薯大多产量很高,种出来就是为了加工淀粉和粉条的。但火焰山老品种红薯就是直接食用的,咱这儿的土壤有优势,红薯肉质细腻、含糖量高,非常好吃。”谈到火焰山老品种红薯,马孝忠很自豪。
据了解,马孝忠的红薯种植已经发展到半机械化水平了,去年260亩红薯就收益40多万元。经过多年种植,马孝忠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种植技术,这也是他成为育苗基地负责人的原因之一。“要保证品种,育苗最关键,基地的红薯籽都是我亲自挑选的,肥料也都是自家羊粪,地温要保持在25度左右,这样育出来的红薯苗才能长得好。”
在育苗大棚里,记者看到一行行隆起的土梁被一条条红色的电热丝环绕着。马孝忠说,这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大棚温度,专门安装的大棚温控器。“今年这两个棚能育5万多斤红薯籽,1斤能出40多株苗,全县的红薯苗子都要从这里拿,我身上的责任很重,所以一点都不能马虎。”马孝忠说。
据了解,延长县红薯育苗基地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定点扶贫项目之一,于2016年10月由该交易所投资65万元建成。育苗基地的成立为该县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增添了动力和保障。
本报记者 马政 通讯员 贾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