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野金龙:
“村民的事就是我的‘家事’”
● 野金龙 (右一) 向村民讲解大棚保温技术
  春日的安塞区镰刀湾镇罗居村,到处是一片繁荣的景象:整齐的院落,干净的柏油路,漂亮的文化墙,热闹的文化健身广场,还有那阳光下熠熠生辉的蓝色大棚……
  听说记者来采访野金龙,村支书赵国武高兴地迎了出来:“看野书记能耐大不!两年的时间就把我们村的产业发展起来了。”
  村支书口中的“野书记”就是野金龙,安塞区综改办派驻罗居村的第一书记。
  罗居村曾经因发展大棚蔬菜而闻名乡里,全村有大棚340座,1810口人,其中贫困户47户96人。但2015年8月,野金龙到村里时,迎接他的却是一个发展停滞村,村民们对大棚蔬菜的发展积极性很低,通往大棚的道路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
  到任第二天,野金龙就开始挨家挨户“串门”,两周后,他就把村里的情况摸了个透。茄子蔬菜大棚是罗居村的重要产业,但因为大棚蔬菜是反季节种植,持续收入时间段也就是当年11月到第二年的4月,其余时间,农户几乎没有收入;村里适合发展山地大棚的土地已经开发殆尽;运输蔬菜的车辆在雨雪天难以通过简易道路到达大棚。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野金龙带领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外出考察学习,并针对罗居村的实际,提出了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的产业扶贫方向,通过对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实施,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发家致富。与此同时,他还把硬化大棚生产道路和发展香菇产业作为村里的扶贫首要任务。
  2015年10月,野金龙通过向包扶单位争取项目,再加上村民们的筹资投劳,全村340座大棚全部完成了道路硬化,70盏崭新的路灯也竖立在道路两旁。大棚的道路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如何发展香菇产业,又让野金龙犯了难。
  “种香菇需要投资,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对野金龙的建议,村民们心存疑虑。为了增强大家的产业发展信心,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不厌其烦地给村民讲政策、说前景、介绍建华镇的成功经验和成果,耐心细致地给村民做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村民马建录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第一年就建起了两座拱棚,发展香菇菌棒5万棒。2016年9月,他的香菇就陆续上市,卖到了每斤6元的好价钱,收入了25万元,钱袋子一下子就鼓起了起来。
  “那时候野书记经常找我交流。了解到我想种植香菇后,他就帮我在区就业局贷了16万元的贴息贷款,建起了拱棚。还联系了技术员给我提供全程服务,我种香菇是省心省力,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马建录高兴地说。
  看着马建录依靠种香菇富起来了,2016年底,村民们将村里新建的32座香菇拱棚一抢而光。其中贫困户14座,一般农户11座,剩下的7座归村农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村民们都梦想着在野金龙的带领下发家致富。
  “村民们的事就是我的‘家事’,少数人富起来还远远不够,要让每户村民都富起来那我才能满足。今年春节先种一茬西瓜,到8月份再开始种植香菇,到时候由村农业合作社生产菌棒,分发给每个种植户,预计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2000元。”对未来,野金龙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朱佳雨 通讯员 尚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