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高叶平:绿色养殖拓开致富路
通讯员 杨琦
高叶平给猪喂食
  “党支部搭台,合作社唱戏,贫困户致富。”这是延川县聂家坪村公路边一条普通的宣传标语。在担任聂家坪村支部书记期间,高叶平让这条标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创新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领全村群众在脱贫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走进高叶平的延川县原野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一排排高标准养殖圈舍排列整齐,猪舍内,全自动饮水嘴、产房等先进设备样样俱全;饭后,饲养员定时组织猪仔们到室外的后沟里“散步”,享受惬意的阳光浴……
  2013年,担任村支部书记的高叶平注册成立了延川县原野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了把合作社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他把合作社当作杠杆,一头撬动党支部,另一头撬动贫困户,探索发展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据介绍,延川县原野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猪方式以散养为主,圈养为辅,这种养殖方式不仅可以增加瘦肉率、减少肥肉量,还能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收益。同时,生产出来的猪肉可以达到绿色生态的标准,很受市场欢迎。
  谈及成立养殖合作社的原因,高叶平说:“之所以选定合作社这个载体,其一是自己以前一直从事屠宰行业,发现农村土猪肉市场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其二,合作社可以吸纳困难群众就业,从而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这也是自己作为聂家坪村的党支部书记应该为群众做的事情。”
  作为一个门外汉,高叶平在最初的养殖道路上遇到了很多挫折。“养猪在农村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风险高的行业。”高叶平说,由于初期自己不懂养殖技术,防疫没有把好关,所以一年辛苦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但他没有因此泄气。“我就不信这个邪,我认定传统的养殖方式必将被取代,养殖必须要走科学化、规模化和生态化的绿色道路。”
  恰巧这时,县畜牧局派兽医技术人员到基层做防疫工作。高叶平紧紧抓住这个机会,邀请兽医来家里,虚心向他们学习。从仔猪生下来什么时间打什么疫苗、生病用什么药、如何预防疾病、如何配制饲料配方、如何管理母猪……高叶平都一一问了个遍。
  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学习,高叶平科学养猪的思路逐步清晰起来。为迅速掌握养猪技术,他还多次到省内外各大猪场学习先进养殖经验,并不断研究养殖方面的书籍,他还将新的饲养技术运用到自己的养猪场,不断更新猪品种,配备现代先进的养殖设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高叶平的养殖场从当初的2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2000平方米,散养猪也由最初的十几头发展到现在的近500头。“我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饲养,去年保守估计出栏近500多头,纯收入在60万元左右。”高叶平笑呵呵地说。
  高叶平日子过得节节攀升,可他并没有满足。“我作为村支部书记,有责任带领全村百姓致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的道路上,绝不能让村里的一个群众掉队。”为了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他决定将村上18户52人贫困户吸纳到自己创办的延川县原野养殖专业合作社中。
  据高叶平介绍,合作社通过让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劳动获取报酬,同时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资金或猪仔入股的方式增加收入。3个猪崽为一股,资金不足的由合作社垫付,年底按照合作社20%、贫困户80%的模式进行分红。据计算,每头猪每年共需投资2000元,出栏可以卖4000元,除去成本,每个贫困户投入一股可实现纯利润6000元。
  现年60岁的张开台一家4口人,妻子残疾常年卧床。从2015年开始,他就给高叶平的合作社打工。“我年纪大了,务大棚不懂技术,出去打工又没人要。村上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后,我常年在这里打工,既可以照顾家里生病的老婆,一年下来还可以收入两万元!”通过两年的努力,张开台离脱贫越来越近。
  “我要坚持走绿色养殖之路,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把原野养殖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带动周边村庄的更多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打开延安土猪肉市场,让更多农户早日发家致富。”谈到下一步的打算,高叶平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