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我是第一书记
牛鹏:甘当村民的“代办员”
牛鹏(左)帮脱贫户管理蔬菜大棚
  近日,笔者驱车来到安塞区真武洞街道办李圪塔行政村,在村里的党支部活动室见到了该村第一书记牛鹏。此时,他正在详细记录自己的驻村日记:“今天任四娃家的西红柿出售了460斤,每斤批发价2.5元,看着他们数钞票时乐得合不拢嘴,我心里比他们还高兴……”
  牛鹏1988年出生,2016年被单位选派到李圪塔村当第一书记,他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既然要当这个第一书记,那就要让村里的贫困户摘掉穷帽子,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
  2016年春节刚过,他就来到村里,拿着笔和本子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帮他们制定脱贫计划,共同探索村里发展的新路子。
  由于长时间待在农村,奔波在扶贫的道路上,牛鹏的脸晒得黝黑,每天吃着农家饭,喝着农家汤,话着农家事,一年时间,他早已融入农村生活,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发展产业助脱贫
  四月的李圪塔村,万物复苏。笔者跟随牛鹏来到了山地大棚种植处,放眼望去,鳞次栉比的新型山地大棚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半山腰,像极了村民腰间日渐鼓起的“钱袋子”。
  “这些大棚就是贫困户的‘提款机’,村里每天都有菜贩上门收菜,村民的收入节节攀升,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脱贫后的喜悦。”牛鹏笑着说。在一座大棚前,贫困户任四娃正一边给西红柿过秤,一边跟牛鹏打招呼,顺手塞过来两颗西红柿。当笔者正准备装进包,回去洗了再吃时,任四娃说:“我的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是绝对安全的绿色食品,你放心吃。”
  等任四娃把刚摘的西红柿售完,笔者和牛鹏走进了任四娃的大棚。棚内,一颗颗红彤彤的西红柿如同一张张喜庆的笑脸迎接着前来采购的客商。“这两个大棚是去年新建的,都是100米的标准棚,除了区上给我们贫困户补助的,一个棚投资了4万元。上个月开始销售,我已经卖了6千多元了,这一棚今年能卖个四五万元,两个棚一年下来差不多就能把8万元的就业贷款还了。”任四娃说。任四娃家有三个孩子,一个孩子残疾。为了给孩子治病,夫妻俩到处求医花了数十万元,欠下了不少外债,却没能医治好孩子的病。他的妻子常年照顾着三个孩子,家中的收入只能靠他一人务农打工来维持,省吃俭用也无力偿还欠下的债。精准扶贫以来,牛鹏根据他家的情况,建议他种大棚,还帮忙协调资金给他家建标准山地大棚,让他家的生活水平来了个大翻身。
  除了任四娃,经过深入细致地走访交流,牛鹏还给村里的其他贫困户量身制作脱贫方案,让村民家家有钱花,户户不再贫。
  村容村貌美起来
  要想让李圪塔村走出贫困,除了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还要加强村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建起来了,牛鹏关心的是生产道路。村里的路狭窄,高低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产品销售,村民反映强烈。牛鹏多方争取资金支持,维修了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了环村生产道路,改造了危旧房,种植了金丝柳和格桑花,实施了亮化绿化工程,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5年,村里种植的百亩樱桃采摘园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游玩。
  除了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牛鹏还和“两委”干部一道开展了“党建扶贫”。作为一名党员,牛鹏明白,要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建强骨干队伍是关键。开展驻村工作以来,他针对基层党建力量不足、能力欠缺、管理不严等问题,加强总体谋划和具体指导,通过“两学一做”,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多为村民办事。在牛鹏的带领下,村里党员自觉行动起来,积极帮助本村贫困户脱贫,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党员群众的关系日渐亲密起来,整个村呈现出一片“党群一家亲”的景象。
  平日里,牛鹏还积极为群众解决一些急事、难事,代办各类事情,大到陪孤残人员就医治病,小到帮他们买柴米油盐,被村民称为“代办员”“贴心人”。“这个娃娃比我的儿女都亲,上一次我吃剩饭,拉肚子起都起不来,多亏他及时把我带到医院,还替我垫付了医药费。”说起牛鹏,70岁的白永贵竖起了大拇指。
  村子一天天变美,村民日子越过越好,大家都说这与牛鹏书记分不开。牛鹏说:“村民富了,我这个第一书记才算合格了,今年是脱贫巩固的关键年,为给村民加强技术指导,确保他们增产增收,我还准备在李圪塔村试种矮化密植苹果园,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让村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通讯员 蔡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