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孝心无限 真爱无悔
——记子长县涧峪岔镇刘家坪村孝老爱亲模范曹玉莲
  她是陕北大山里一个朴朴实实的农村妇女,也是一个重情义尽孝道的农村妇女。近40年来,她用无怨无悔的真心悉心照料终身残疾的公公和聋哑婆婆,用母亲般的爱照顾年幼的弟妹们长大成人,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她用黄土地一样深厚的爱向亲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她用大山般厚实的情怀向世人诠释了一个个真爱的故事。她就是子长县涧峪岔镇刘家坪村村民曹玉莲。
  1957年出生的曹玉莲,从小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在父母的熏陶下,懂得要真诚待人,关爱长辈、家人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很小就学会了做饭、做家务、照顾年幼的弟妹。曹玉莲17岁时就出嫁了,婆家共9口人,最小的只有3岁。公公因为在国共战争中负伤回家,落下了终身残疾,不能参加任何体力劳动。婆婆是聋哑人,右手也残疾,神经也有些不太正常。所以曹玉莲一进门就挑起了重担,不仅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还要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由于两位老人的特殊情况,曹玉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喂猪拾柴,每顿饭的第一碗永远都是端给老人吃。照顾全家人吃完饭后,就和丈夫一起下地劳动。二人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共同撑起了这个贫困的家。
  “知道,当然知道,当时家里人是不同意这桩婚事的,但是因为我看上了娃他爸,就决定要嫁过来的。既然嫁过来了,就决定接受一切现实。”当笔者问及曹玉莲与丈夫结婚时是否知道丈夫家里的情况时,她十分肯定地回答。
  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公公就生病了,病情日益加重,为了让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过得舒心,曹玉莲每天帮老人穿衣、洗脸、梳头,并根据老人的口味和爱好,面条、稀饭、馒头、菜粥,一顿饭分几次做,隔三差五尽量换花样,让老人吃得高兴、吃得顺心。
  公公去世后,虽然曹玉莲丈夫兄弟3人,但是她一人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任,吃穿住行,样样细心周到,每次出门从来不把婆婆一个人留在家里,总要找个细心的人来照料才放心离开。
  2011年的一天,正在儿子家帮忙带孩子的曹玉莲突然接到电话说婆婆病危,就匆忙赶回县医院照顾婆婆。看着病情没有起色,她将婆婆转到延大附院,在一个多月的住院期间,婆婆一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她尽心尽力侍候婆婆,怕婆婆吃不惯医院的饭菜,每天在儿子家亲自做好饭菜给婆婆送去,为婆婆洗头洗脚、端屎倒尿,一直到出院。在此期间,她凡事都亲力亲为,从不放心把婆婆交给其他人照顾,她还主动承担了婆婆的全部医药费。
  曹玉莲在婚后40年里,任劳任怨,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就是住在医院还念念不忘家中的婆婆,每天都向丈夫了解婆婆的情况。身为聋哑人的婆婆虽然不能说话,有时候脑筋也不太清楚,但是她那么多的子女,谁家里也不去,就认准了曹玉莲这个媳妇。连曹玉莲的丈夫都开玩笑说:“我妈看见我媳妇好像比我还亲!”
  “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不管了,如果我放弃不管了,这么一大家子人让谁去管,就没有人再管了,这个家就塌了。”当笔者问起在这漫长的40多年来,在她累的实在不行的时候,是否想过要放弃,曹玉莲满脸坚定地说了这些话。
  如果说孝敬公婆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那么充当半个母亲的角色抚养年幼的弟妹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却是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的。由于结婚时弟妹们都很小,曹玉莲又当嫂子又当妈,照顾弟妹们吃喝住行,供他们上学读书。由于家中人口多、负担重,没有钱是个最大的问题。为了给弟妹们操办个像样的婚礼,她四处求人借钱。在三弟结婚时,亲戚都借遍了,家里实在没有钱了,她就把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以低于市价100元的价格贱卖,为三弟娶了媳妇。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大妹不幸早逝,留下一个5岁大的孩子无人照顾,曹玉莲就把孩子带回家当做自己的孩子抚养,数十年如一日,直到他结婚成家。
  正是责任和担当意识,让这样一个地地道道、朴朴实实的农村妇女能坚持四十多年如一日,做到了这一切;正是黄土地般深厚的母爱情怀和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理念,让这样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农村妇女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她,是我们每一个人要学习的楷模,不仅是“好媳妇”,也是“好母亲”,更是“好婆婆”。
  她的言行,让我们懂得“孝心无限,真爱无悔”!
  通讯员景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