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主任,你好。请问我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面临哪些挑战?
张骁卫:延安市作为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突出以林业保护、国土整治与建设、水资源保护、节能减排等工作为抓手,收到了较好成效,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是,治污减排增绿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延安的任务仍然异常繁重。主要问题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延安是典型资源型城市,过去三十年资源开采和开发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对能源资源过度依赖,产业结构单一,石油经济“一枝独秀”,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非公经济占比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任务十分迫切。二是地区发展需求与水资源匮乏矛盾突出。我市水资源总量为13.35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资源量为6.81亿立方米,均为地表水。全市用水余量空间不足2亿立方米,缺少控制性骨干水源工程。据测算,按照现有的供水能力,全市2020年缺水1.25亿立方米,城镇供水安全、工业用水安全、水生态安全问题日趋突出。三是节能降耗压力较大。我市作为能源资源型城市,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时期,大批能源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严重影响到我市能耗“双控”指标任务的完成。四是生态环保类项目策划储备薄弱。我市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产业类项目策划为主,对生态环保创新性、前沿性项目的策划、储备相对较少。五是生态环保和绿色低碳认识不足。全社会崇尚绿色低碳生活氛围不浓,对低碳生活、生产缺乏足够认识,对节能环保工作开展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投入不足。
记者:面对这些挑战,下一步将如何应对?
张骁卫: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也是我市现阶段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方面全过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低碳发展倒逼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全面落实“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大力提高森林碳汇和林草覆盖度;三是树立循环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节水型城市建设,破解区域水资源“瓶颈”制约;四是加快技术引进和创新,严格考核和督查,持续扩大节能降耗成果;五是积极推进低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扩大生态低碳文化宣传,促进全社会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氛围;六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力争示范期末完成“探索划定生态红线、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三项国家赋予我市的核心示范任务,持之以恒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记者 李江峰 实习生 王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