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是“互联网+”大潮中的一员。2015年成为了健身APP大爆发的元年,各种各样的健身APP和智能硬件层出不穷,由此“互联网+健身”模式成为了创业者的新蓝海,不过它能颠覆传统健身房吗?
不言而喻的是,从广场舞大妈到都市白领对健身的需求之大,健身行业走向火热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国内健身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据调查数据统计,我国人均运动健身场面积短缺,而专业的健身教练更是稀缺资源。目前12万健身私教中仅有2万人是持证上岗的。而健身APP的出现使得这两个“痛点”获得了一定的缓解。
现在有不少的创业者从APP端的应用层面创业以及实体的场馆层面进行布局。
首先,以优质的健身课程视频内容作为卖点切入。众所周知,很多人办理了健身卡而一年只会去两三次,最大的原因在于不懂得科学健身,锻炼无效果而选择放弃。而这种APP的基本逻辑就是从教程内容的专业度来保证用户减肥塑形的有效性。运动家APP吸引用户的原则在于教程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度,用户所使用的健身教程为“全国健身先生冠军”或“全国健身小姐季军”编制和拍摄。运动家抓住了用户最核心的心理诉求。在其每套课程中都设置了有氧操和力量训练的结合,分男女、分级别,适应不同运动基础和运动目标的人群。有着详细的量化机制,注明了练习的持续时间和能够达到的效果。
同时,运动家还搭建了图片社区,用户可秀健身成果,从而获得一定的参与感和成就感。相对而言,社区更富“平民化”鼓励用户参与运营思路,目前照片的产生以UCG为主。
第二个就是,以健身卡销售为切入点。例如“燃”APP以健身房服务销售作为切入点的产品。这类产品是基于国内健身房年卡会员制价格过高并且使用频次过少的现状,吸引用户不用再购买健身房年卡,每健身一次支付一次的健身服务。以课程为单位展示,其中最多的包括游泳、自由器械等通课,以及瑜伽、减脂等私教课。以高自由度,灵活性来满足用户需求。还有“全球热练”以健身房服务销售预定为主,通过与线下实体健身房缔结低价合约,吸引用户购买其折后较为优惠的健身服务,并不打造自身的健身教程,只为用户提供折扣价购买健身房服务的便利。
Fittime同样值得关注,应该说是健身领域“图片社区”的先驱。通过分析其使用体验可以发现,“打卡必须发图”的功能设置,强迫用户不断的贡献图片,目的在于不断的强化自身“社区化”发展。而其有意打造平台内意见领袖和推出“健身干货”,也是希望通过平台内的健身明星进行更深层次的用户粘合。
在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当中,要体现互联网的特征,做线上讲究快速获取用户,从以上的几种模式来看,相对于以销售切入模式的用户存量上来说,在家健身的用户规模更大,而且呈持续增长趋势。“视频内容指导”能给用户带来最直接的利益,获取用户的速度也会快一点,而且成本也低。
而全城热练、小熊快跑等服务也正在扩张市场,但他们的经营模式还是和健身房类似——包月收取99元的费用,赌一部分给了钱的用户来锻炼的次数少于3次,所以他们就能赚到中间的差价。他们想的是让用户留在自己的包月平台,而不是单个的健身房。
在这个“互联网+健身”模式下,现在还没有现成的盈利方式,面对这个尚算是蓝海的领域,这个每年的万亿大市场,到底谁能分得一杯羹,互联网创业者们需要花大力其去想,至于颠覆传统健身房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