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李润新养鸡记
本报记者 王婷 李星祺 张改玲
李润新正在给鸡喂食
  如何更好地发展养鸡产业,继而走出一条不寻常的发展路?面对这个问题,养鸡户李润新在养鸡产业中,精挑细选,收“好”鸡蛋,孵出高品质鸡,建起合作社,让自己的养鸡产业风生水起。
  今年49岁的李润新是宝塔区万花乡尚合年村村民。1987年,李润新被招工到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在该大学的总务科干后勤工作,这一干就是11年。1998年,他被调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动力厂,当时每月1100多元的工资,让他觉得很知足,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但好景不长,一年后,他在工作时,右胳膊不慎被玻璃划伤,之后就一直在家休养。直到2007年,他回到陕北,在榆林的一家建筑工地当起了工长。
  “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还不如回家乡看看能有什么项目。”当工长期间,回乡创业成了他的心头事。之后,他特意去杨凌作了考察,了解到养土鸡的前景不错。2015年,他毅然回到家乡宝塔区,准备发展养鸡产业。
  李润新先期投资50多万元,在家乡包了地、修了路、种起了果树。之后,他和他的合伙人、同在榆林工地工作时的何高卫走村串乡收购土鸡蛋。当时土鸡蛋的市场行情是3个半鸡蛋10元,价格相当于普通鸡蛋的两倍。但即使如此,有时候有钱也不买不到好的土鸡蛋。“那时候成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可真吃了不少苦。”说起收购土鸡蛋的经历,李润新记忆犹新。
  之后,李润新就开始筹备起办厂的事。起初,他想让村民们跟他一起干,搞个专业合作社,带领他们一起致富。“就这么个地儿,还能建合作社?”看着当时还荒芜一片的养殖基地,村民们都打了退堂鼓。“现在你们不相信我没啥,那就等我把鸡场做起来再跟着我一起干吧!”面对村民们的质疑,李润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鸡场和合作社办起来。
  李润新告诉记者,收鸡蛋是个精细活,不是什么鸡蛋都可以收购。他们的鸡蛋大多在柳林、姚店等乡镇、农村收购,而且下蛋的鸡一定要健康,这样才能让鸡蛋的品质有保证。收好鸡蛋后,就开始孵小鸡。他们购买了孵化器,一次上2000个鸡蛋,20天左右可以孵出小鸡,成活率在70%到80%。
  2016年,李润新的宝塔区润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公司是办起来了,但创业的艰辛李润新深有体会。刚开始,他每天早上去鸡舍时,都会看到一地鸡毛,甚至还有断头断尾的鸡。后来经过了解,他才知道,鸡被猫头鹰在晚上偷吃了。由于自己的经验欠缺和疏忽大意,他一下就损失了500多只鸡。
  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这件事,李润新明白,没有科学的养殖技术作为支撑,产业要发展根本无从谈起。面对技术上的难题,他聘请了原宝塔区畜牧局的退休技术员闫伯奋作指导。现在,他的养鸡场里,公鸡、母鸡分区域放养,科学喂食,再加上先进的技术指导,李润新的事业发展得顺风顺水。
  如今,李润新的土鸡以每只180元左右的价格,被不少农家乐、会所争先订购,他的养鸡场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自产自孵的模式,品种包括了三黄鸡、白土鸡、芦花鸡等品种,产量也从初期的300只发展到如今的近万只。“预计到今年10月,我的鸡场可达到日产鸡蛋5000个1200多斤。”李润新说,下一步,他还计划养殖沙棘鸡,沙棘蛋也将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