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星棋)5月4日,记者从全市第一季度农业和产业脱贫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市农业局200余名农业干部将奔赴一线,协助现有的292个在册贫困村编制一个农业产业扶贫计划、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此次农业系统18个局属单位全员出动,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由领导干部包县、单位包村、市县联动进行精准产业扶贫。此次扶贫工作将产业帮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推进“粮、果、菜”三大主导产业精准布局,重点发展苹果、小杂粮、设施蔬菜,形成贫困地区全覆盖、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格局。
扶贫期间,进村农业干部将深入贫困村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当地资源、发展基础、产业优势,协助贫困村编制产业扶贫计划,统筹粮油、畜牧、经济作物、水产、农产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休闲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根据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农业干部将协助贫困村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业企业参与扶贫工作,鼓励各类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按照有特色、有基础、有主体、有效益、有市场的“五有”要求,因地制宜发展养蜂、食用菌、中药材、苗木花卉、林下种养及特色水产、林产等区域性短平快的“小众产业”,提高贫困人口产业参与度。通过技术指导和培训,农业干部将帮助贫困村达到一村一个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做到在2018年年底前,292个贫困村均有产业覆盖,每个有劳动力且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有1个长、中、短期结合的产业增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