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的黄土高原腹地,有一片世外桃源。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7%,林草覆盖率达92%以上,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
地处延安市东南边缘的黄龙县与延安市其他县域相比,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落后,交通不便,人口少,财力弱,“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这一片青山绿水。”黄龙县委书记任高飞如是说。
近年来,随着黄龙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新能源产业,突破了过去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模式传统思维的束缚,优异的生态环境让黄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具备了后发的优势,使黄龙真正找到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思路一转天地宽。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15%。201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639亿元,增长6.8%,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5.5个百分点,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879元,增长8%,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0元,增长8.4%,增幅位居全市第三。
在众多人惊叹黄龙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风生水起时,黄龙的生态发展模式正在探索和完善中逐步成熟,为延安后能源经济时代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启发。
生态旅游集群化
“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早知有黄龙、何必下江南”“夏季避暑、冬季避霾”“绿的世界、龙的故乡、花的海洋、养生的天堂”……现如今,黄龙县因旅游的井喷式发展而美誉多多。
旅游带动是黄龙县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境的重要战略。“黄龙的最大资源、最大优势就是生态。”任高飞说,“黄龙旅游的定位是生态旅游,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实现生态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龙如何完美蜕变,任高飞告诉记者,近3年来,按照“宜花则花、宜树则树、乔灌花草相结合”的要求和“山上有树、树下有花、四季有景、全域皆游”的建设目标,黄龙县将公园建成花园,公路建成花带,县城建成花城,全力打造“一城三川五廊道十景观”,“多彩黄龙”生态旅游实现集群化发展,实现了全域旅游、全季旅游。
“全域旅游是黄龙生态旅游的目标定位。”据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车雪能介绍,黄龙以县城为核心,以无量山、神道岭、瓦子街树顶漫步,神峪川历史和民俗文化,界头庙草场风光和新能源项目等重点景区为节点,辐射“多彩黄龙”和旅游乡村,用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示范县,以及县城4A级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系列创建,补齐设施短板的同时,带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空间上的全域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发展。
截至到2016年年底,黄龙县共接待游客142.5万人次,较2015年的83万人次多了59.5万人次,同比增长75.9%。旅游综合收入相应达到8.13亿元,同比增长135.6%。
农业产业生态化
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黄龙县打造“多彩黄龙”项目,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公路沿线去玉米过剩产能,改种油菜、油葵、荞麦、高粱等农作物,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花卉产业、农家乐、林下种植养殖。
在素有“黄龙粮仓”之称的三岔乡,玉米种植面积5.5万亩,通过“玉米革命”,在辖区30公里公路沿线,替换种植油葵、油菜、荞麦等多彩经济作物1.2万亩,使“黄龙粮仓”变成花的海洋,助推产业结构调整,服务黄龙全域旅游。在坡地、沟地、边角地块种植特色杂粮9000亩,将三岔乡打造成黄龙杂粮旅游产品的原产地,为群众总体增加年收入1800万元,形成“种植一个村、加工一个村、销售一个村”的“一村一品”新格局。
“多彩黄龙”项目建设的实施,带动起旅游产业的发展,美化了乡村环境,改善了人居条件,拓宽了林农增收渠道,农副产品蜂蜜、核桃、大闸蟹、农家杂粮等受到游客青睐,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仅“多彩黄龙”项目建设一项直接参与的农民群众就达3000余人次,带动农民劳务收入约1500万元。
一二三产融合化
“一业兴,百业旺。”黄龙县生态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释放出巨大的带动效应,极大地促进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经济的融合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生态与经济的高度统一。
“我们坚持‘零污染’和对污染‘零容忍’,大力开发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并将新能源发电项目区建成生态旅游景区和驿站,既发展了生态工业,更实现了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的相互融合和相互补充。”县委宣传部部长古浪涛说,“我们开发食品加工业,既为农林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更为旅游市场提供了产品,丰富了内容。”
2016年春,以纯天然野生和保健养生为特点的“延灵翘”茶,在黄龙县生态工业园区诚永食品厂研发问世,这不仅是发展绿色产业,也为来黄龙的游客提供了新型的旅游产品。清明节后,白马滩镇的连翘花落了,嫩芽长出来时,诚永公司就雇用当地村民上山采茶。“采茶是一道细活,熟练的每天大约能采一二十斤,收入有300元钱呢。”采茶村民王小雷说。据了解,截至整个采茶期结束,50多天下来,平均每人能收入万余元。
随着众多游客前来黄龙观光旅游,带动了农家乐、饲养种植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转型,为贫困群众提供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出路。
近来,每天天刚亮,延安市黄龙县白马滩镇的许存学就急匆匆地到石门峡休闲驿站上班。作为一名精准扶贫户,许存学很珍惜这份工作。“现在,我在这里为游客提供服务,推销各类农副产品。除此之外,还兼职护林防火巡查员,现在我也是有工作的人了!”
崾崄乡旗杆庙龙腾观景台是“多彩黄龙”建设的十大景观之一,从景区的建设到后期花卉种植,再到日常景区管理维护,雇用的是当地村民,优先考虑的都是精准扶贫户。旗杆庙目前共雇用精准扶贫户520人次,设定精准扶贫岗位6个,72岁的王凤卿老人便是其中之一。
“我年纪大了,没办法外出打工。乡上看我身体还行,就安排我在龙腾园上班,一个月给1500元的工资。现在,我不仅不用再为吃穿发愁,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近年来,我们村的游客可多了,我每月光卖葵花盘就能多收入500元呢!”王凤卿说。
通过生态旅游的发展,黄龙县把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起来,把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整合起来,把创业和就业带动起来,把产业做活,把资源盘活,把市场激活,实现了群众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