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前锋
5月4日,富县36.7万亩苹果在经过一场春雨的滋养之后,已由十多天的花期盛放蜕变成豆粒般大的小果子。随之,果农在苹果生产当中最忙碌的疏果、套袋环节就要开始了。
“经管了20多年的果树,就跟自己的娃一样,说挖就挖掉,叫谁谁能不心疼啊!”北道德乡东村51岁的果农张育录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年人们忍痛割爱挖树时的复杂心情。
也正因为他前几年大着胆子挖改,使他比同村果农先迈出了一步,去年冬天,老张又对自家的两亩果树进行了两次挖改。
如今,张育录不但享受上了政府连续3年每亩地免费发放600元有机肥的扶持政策,就连果树修剪的工具都是政府给的。最让他高兴的是,县上给配发的打药机和开沟埋肥机,可以在果树间自由出入,机械化作业让他省心又省力。
此时,一旁的东村第一书记王新虎说道:“俺们村去年共挖改果树170多亩,通过隔行挖改使每亩果树由之前间伐后的30株减少到现在的15至18株。”
王新虎自家的七亩果园已经进行了两次挖改,挖改减树不减产的优势大家有目共睹,在他看来,带头示范远远胜过上门入户的说教,后来向他效仿学习的村民越来越多。
“对老园改造进行挖改,关键是要把果农的观念转变过来,我们经过这十多年的不断实践和示范引导,随着人们的意识和观念跟上来,果农自愿挖改的积极性现在很高!”该县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杨权宏欣喜地说。
当笔者走进钳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上古堆村44岁的陈四合家的果园时,看到他正在侍弄从渭南花6000多块钱买回的8箱蜜蜂,“不是为了酿蜜,是为了提高果子的授粉率。”
他风趣地说:“树就好比人,一个馍两个人吃,和一个人吃的区别就大了。树挖少了,自然而然的投资管理、通风光照就都好了,肥钱、药钱还能省下不少!”
2011年,陈四合从张家湾镇炮楼村来到这儿承包果园。七年的时间,他从果园管理的“门外汉”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外债累累的他,如今开上了十多万的小轿车,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相信科学种田。
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挖改果树面积10万亩,辐射带动全县30万亩挂果苹果提质增效。去年,苹果产量达56.7万吨、产值20.5亿元、优果率85%;今年,将在巩固原有18000亩示范园的基础上,新建了1500亩老园改造示范园和400亩幼园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