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当天,市、区民政局联合延安市红十字会、延安雷霆应急救援中心共同在凤凰广场举办纪念日活动,各县区也分别举办了宣传活动,使更多的市民了解熟悉灾前、灾中和灾后各环节防、抢、救的具体内容和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民间团体在行动
延安市红十字会此次带来了急救知识宣传书籍,工作人员耐心地给前来咨询的市民们作讲解。王娟是延安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的工作人员,她说:“我们每年都会在纪念日举办活动,今年5月8日,我们在市文化艺术中心进行了急救演练,教群众去学习如何帮助突然倒下的病人。去年以来,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多次的义诊,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延安雷霆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于2016年12月,是一个年轻的民间救助组织,主要帮助人们寻找丢失的小孩、老人或者突然遭遇险境的人们,给他们提供免费救援。薛建国是延安雷霆应急救援中心后勤队队长,他希望市民们多学习自救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防灾减灾,市民有话说
张博是安塞区西河口人,2013年特大暴雨灾害造成他家的平房地基塌陷。他说:“自然灾害对我们家的伤害很大,房子虽然经过了加固维修,但是家人不敢住了。现在我们家又重新在村里买了平房,我觉得学习这些防灾减灾知识很有必要,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起码知道该怎么应对。”
许志华今年80多岁,是土产公司的退休职工,原来在单位负责防灾减灾工作。他说:“今天看到广场上宣传这些东西,心里感觉很亲切,想过来多了解一些。其实,地震这些自然灾害都是有预兆的,只不过人们往往没有这些意识。如果能够提高警惕、加强预警,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免灾害造成的损失。”
冯存旺第一次看到防灾减灾的宣传活动,他说,老百姓缺乏这类知识,其实很多时候,如果能及早预防、及时撤离,很多人可以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幸。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活动。如果遇到灾难,政府要紧急引导疏散,做好后续服务,市民们要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脱离困境。
防灾减灾在我市
市民政局救灾科科长卢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市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干旱,近几年来,随着植树造林的持续推进,延安的自然环境持续好转,但是极端天气仍然存在。
2013年,延安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损失达100多亿元。2016年,我市局部地区遭遇了特大冰雹灾害,损失达40多亿元。延安是苹果的主产区,冰雹给群众带来的损失巨大,除去年外,一般年份冰雹带来的损失是20-30亿元。
卢晓东说,去年延长、富县受灾最重,损失也最严重。虽然洛川的冰雹灾害也很严重,但他们的防雹网比较健全,所以损失相对较低。
据了解,我市在2011年成立了防灾减灾委员会,主管民政的副市长任防灾减灾委员会主任,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这个委员会是根据民政部和省上的要求,结合了我市的具体实际,经过层层审批而设立的。目前,各县区均有救灾物资储备库,面积均达到800平方米,都是按照国家标准设立,已经具备相应的防灾减灾能力。现在全市有11个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8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本报记者叶四青 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