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务实带头人
——记沿河湾镇云坪村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军
  ●刘军(中一)帮助群众砌墙
  他是一个憨厚老实的陕北汉子,在任职驻村第一书记的两年时间里,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弓棚产业,轰轰烈烈地带领群众逐步迈向致富之门。他就是安塞区防火办选派沿河湾镇云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军,一个农民信得过的带头人,一心为民的“农民书记”。
  “我看着刘军长大,刘军就是‘农民书记’,认真、勤奋、务实。”云坪村老党员李东宏给予刘军这样的评价。
  2015年6月,刘军来到云坪村。对他来说,这个贫困村一点也不陌生,而且倍感亲切!“这里离父母家只有两公里,小时候经常来云坪村,农家的事情、农民的愿望,我心里很清楚!”刘军说,虽然在城里待了几年,但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心就应该放回村子里,把“家”搬回村里,你才知道家里缺什么、需要什么……”
  刘军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刚回到村里,刘军就和乡亲们同吃同住,跟着他们一起寻找产业项目,探讨努力方向,破解工作难点。
  白天,刘军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边劳动边聊天,把村民收支渠道、存在困难这些原先不知道的“隐私”记录下来,协助处理村里各类大小事务。晚上,主动与村干部讨论发展思路,谋划发展产业。周末,他经常加班加点整理相关材料,及时向镇党委反馈、汇报,争取政策支持。
  云坪村村民由几大家族组成,家族之间矛盾突出,邻里纠纷时常发生。村民张志和家修建房屋要砌院墙,按照当地习俗,院墙必须是正方形,但要想把张志和家的院墙砌成正方形,就需要占用村民李平家的出行道路,李平不愿自家道路被占,两家关系逐渐恶化,上访频繁。上任伊始,刘军决定将解决邻里纠纷、维护村民团结作为工作抓手。他与支部书记李东洋将张志和与李平叫到一起商量解决问题,两家人依然互不相让,竟将事情扯到1982年的往事上,问题随时可能扩大化,刚开始的工作瞬间陷入困境。一天,刘军与李东洋到张志和家丈量土地,刘军灵机一动,能不能将张志和邻居康正才家的旧厕所拆除,向内退1.8米,这样一来,张志和的院落方正了,也不必占用李平家的道路。夜里,刘军与李东洋带着两瓶酒来到康正才家做思想工作,可酒喝完了,事情却没有解决。倔强的刘军似乎与这件事卯上了,一次不成来两次。经过多次走访,大家被刘军感动了,他们决定各退一步,康正才同意拆除旧厕所,张志和也同意将自己的院墙在7米处打弯,这件事情的圆满解决使刘军在群众中赢得了威信。
  刘军说,没有产业支撑,贫困村的脱贫摘帽工作无从谈起。但要发展好产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关键。
  “刘书记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李东洋说,刘书记每月按时将党员集中到党支部进行学习,开展一些有关政策解读、业务培训等活动,就连在外打工的流动党员也可以在“云坪微信支部”进行学习。
  “刘书记用真感情开展扶贫工作,对村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一直很用心!”党员田水说,在刘军的努力和带动下,村民们建设家乡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目前,云坪村争取到上级单位扶贫资金40多万元,全部用以加强饮水工程、支部阵地建设、配置路灯、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以往云坪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谷子、玉米为主,每亩年收入仅800元左右。为了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村党支部决定向邻近的侯沟门村学习建弓棚,支部班子成员上门动员村民,带领一些有意向的村民到侯沟门村种植户家中学习技术。但新的难题又挡在了刘军面前。由于历史原因,村民个人的地东一块西一块,没办法集中连片建弓棚,刘军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就土地问题进行协商,鼓励大家兑换土地,但村民们认为凡是能种植大棚的地块都是土质好、能灌溉的良田,因此不愿兑换。眼看春季生产就要到来,可大棚还没有建好,万分沮丧的刘军向村里的老党员李东宏诉苦,李东宏对他说:“小伙子你还年轻,干什么事情不要着急,要抓住主线。其实,每个农民心底都是善良的,就是穷日子过怕了,土地是农民的饭碗,你跟他们兑土地就是抢饭碗。”第二天,刘军跟着李东宏挨家挨户沟通,经过十几次的努力,最终说服了部分村民。两个月的时间,40座弓棚在云坪村拔地而起,在春季生产中播下了希望。到2016年年底,一个标准弓棚平均收入达1.1万元,去除成本,利润6000多元。家看家、户看户,村民看到了希望,发展弓棚的信心更强了。今年,村民们纷纷自己协调进行土地兑换,全村又建起了28座弓棚。
  沿河湾镇党委副书记孙建军感慨地说:“有了刘军这样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第一书记,云坪村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通讯员 尚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