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文艺之花壶口绽放
通讯员 李文振
壶口之星才艺大赛
2016春联送福
李燕燕为村民现场表演剪纸
挥笔画尽宜川美—“画说宜川”油画写生活动
群众观赏书画摄影展
胸鼓表演
舞者候洁
送欢乐下基层文艺表演.
“春意宜川”采风活动
  “春风送暖景如画,一片盎然飞扬花。桃花园里歌声起,春意采风入农家……”在近日宜川县文联组织的“春意宜川”采风活动中,县作协会员郝勤刚在观赏桃园美景时,当场写下这首《春意宜川》。这次采风活动是宜川县为活跃群众文艺生活、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开展的主题活动之一。 
  近年来,该县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广泛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文艺人才层出不穷,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构筑了良好的文艺生态环境,使文艺之花在壶口这片沃土上绚丽绽放。
  文艺活动丰富多彩
  如何才能让文艺活动多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如何让群众享受到更丰富的文艺生活?围绕这一课题,该县文联自觉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重大节庆日、重大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各文艺协会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
  “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演出活动是宜川县委宣传部重点推出、县文联精心组织实施的一项惠民活动。每年夏秋之交,总有那么一群可敬可爱的人,主动来到群众中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为群众歌、为群众舞、为群众唱,目的只有一个:给基层群众送去欢乐,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到基层。
  “我们带给当地群众的不仅是节目、是欢乐,更希望下基层演出拉近群众和文艺工作者的距离,增进文艺工作者跟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县文联主席李梅梅说,“通过为基层群众演出,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可爱质朴,大家的心跟老百姓贴得更紧了。”
  “过新年,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如今,“义务写春联”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县文联已经有5个年头组织书法家协会会员上街为群众免费书写春联。
  每年年关前夕,在宜川县文化广场,县文联“翰墨飘香到万家——春联送福”活动的横幅在寒风中显得特别耀眼。横幅下,几张临时拼搭的桌子便是书法家们的“舞台”。磨墨、配纸、选联,一副副带着墨香、寓意吉祥的春联便从书法家们的笔下顷刻而出,宽阔的广场渐渐变成了喜庆的海洋,到处都是群众晒春联的身影。
  “感谢县文联组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这已经是我第5年拿到免费赠送的春联。回家后,一定要把这火红的春联贴在家门口,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一切顺利。”家住中山社区的王阿姨边说边向笔者展示刚写好的春联。
  此外,县文联积极组织各协会开展了主题采风、书画展、摄影大赛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会员的创作热情,在全县营造浓郁的文艺氛围,向外界展现了宜川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先后组织县书法家协会、美协会员参加了全国丝绸之路书法展、延安市“公正杯”六五普法书法大赛、延安市青年书画协会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延安市青年书展、宜川县廉政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学书作画氛围,培育造就了一大批书画爱好者。组织县摄影家协会开展摄影采风活动20余次,举办了“冬韵壶口——魅力宜川”陕西宜川黄河壶口冬季旅游月暨“冰瀑玉壶”摄影大赛、“精准扶贫·关注民生”主题摄影采风创作、“华商摄影大讲堂暨(壶口杯)宜川一日摄影大赛”等活动,参加了延安市首届“2+1”三城联创公益广告征集大赛,其中宋延龙作品《为节日增辉,为国旗添彩》、郭景阳作品《宝塔山下夕阳红》、张春作品《花香》获得奖励。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纵观全县文艺工作,可谓“盈盈硕果挂枝头”。
  近年来,宜川作者先后出版了《壶口古风》《阎锡山在秋林的那些事儿》《印象壶口》《星云赓履》《梦雨斋随笔》《谁在那儿歌唱》《陕北的雨》《心路》《壶口民俗风情(5册)》《千面壶口(摄影作品集)》《稍息立正》等文学艺术作品14部之多,新创作剧目节目19个,大型古典戏《三关明月》、大型现代剧《山村母亲》深受好评,涌现出了小说《上访》《肉烂都在锅里》《春季里那个百花香》,舞蹈《小戏迷》《黄土黄》《陕北迎亲》,歌曲《黄河在壶口站起来》,小戏《村官罢免》《村官是个大学生》《拆墙》,小品《信任》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较大。宜川籍的外地作者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刘江、侯波、丁工、师银笙等一大批宜川籍作家,贺成安、王潇、何永生、丁新华等美术家创作成绩斐然。
  2014年,县作协主席王天翔执笔的大型蒲剧舞台剧《河魂》,在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上以全新的审美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王天翔获得了陕西省“七艺节”优秀编剧奖。2015年5月25日,《中国文化报》以整版篇幅和“天下为公:演绎上古神话,重振民族魂魄”的通栏标题,刊登了全国20多位著名戏曲专家的点评。报纸在编者按中写道:“……专家认为蒲剧《河魂》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理念做了很好的结合,既展现了华夏民族优秀的核心价值观,又张扬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小剧团有大气派,尤其是当地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传统戏曲高度重视,体现出高度的国家意识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
  同时,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主办、创刊于2005年的《飞瀑》杂志,至今已编辑出版50期,发表文学稿件2000余篇,计550余万字,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100余人。刊物发行至全国各地和延安各县,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如今,宜川县文艺创作呈现出一片雨后春笋的态势,涌现出一大批作者与优秀的文艺作品,并通过《飞瀑》杂志这个平台不断扩大影响力。”宜川县文联副主席、《飞瀑》杂志主编范丹阳说。
  此外,县文联所属的7个文艺家协会、300余名会员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斩获各类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奖项,通过不同媒体、不同途径发表和展现,为宣传宜川、挖掘和宣传本土文化、宣传城市人文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艺队伍潜力深厚
  为了打造出一支既有领军人物、又具人才梯队的文艺队伍,县文联认真履行对各文艺协会和广大文艺家联络、协调、服务的工作职能,努力搭建平台,文艺队伍不断壮大。
  县文联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围绕“推新人、出人才、出作品、促繁荣”主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完善了《宜川县文联所属协会工作考核办法》等各类相关制度,在加强文联机关建设的同时,推进各文艺家协会管理体系建设,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正确引导和广泛吸纳文艺爱好者加入各文艺家协会,从中不断发现和培育文艺新人,壮大文艺队伍。目前,该县文学艺术阵容主要由县文联所属作家、书法、舞蹈、摄影、美协、音协、民间艺术7个协会组成,共发展县级会员350多名,省市级会员30多名,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文艺骨干队伍。
  县文联还依托互联网传播载体,积极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等工作模式,创建网上工作服务管理平台,拓宽了会员联络、信息发布、艺术展示、成果交流等业务信息交流渠道,实现文联工作线上线下同步运行,打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网上文艺之家”,让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文艺工作者获得更加广泛的展示舞台,扩大了宜川文艺事业的影响力。2016年在“宜川微讯”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了“宜川文学”专栏,全年共发布微信300余条,关注人数1000余人次。
  目前,“宜川文学”已经成为文学爱好者发表文学作品、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2017年,县文联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丹州文艺”,以发布文学、摄影、朗诵、文艺动态为主,成为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和企事业机关了解文艺动态和文艺资讯的主要平台。《飞瀑》文学季刊、“丹州文艺”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刊一平台”成为宣传当地文艺工作的重要窗口。
  民间艺术活力四射
  咆哮奔腾的壶口瀑布赋予了黄河儿女丰富的艺术灵感,在这块土地上,诞生出许多的艺术人才,胸鼓、斗鼓、剪纸、刺绣成为这块土地上的璀璨明珠。
  据初步调查,产生于宜川境内的鼓舞种类除了发源于集义、寿峰的盘古老秧歌鼓舞,高柏、阁楼一带的折子鼓舞,新市河叱干一带的花锣鼓外,最主要的就是国家非遗项目宜川胸鼓、陕西省非遗项目壶口斗鼓。
  宜川胸鼓是著名的“陕北三鼓”之一,它以其刚劲矫健、潇洒爽朗、节奏明快、清脆奔放的风格独树一帜。胸鼓的表演人数可多可少,一般是成双成对,有男有女,男女同舞。节奏对比强烈,鼓声轻脆有力,舞姿优美,彩带飞扬,妙趣横生。
  壶口斗鼓是流传于宜川黄河壶口沿岸一带古老的民间鼓舞艺术。相传,大禹治水时,黄河壶口有一条蛟龙兴风作浪,当地百姓擂鼓助威,使大禹最终制服了蛟龙,治水成功,百姓们击鼓相庆,于是,壶口斗鼓得以代代相传。壶口斗鼓表现出的是一种阳刚之美,具有粗犷豪放的壮美特点。表演时,表演者结合鼓点节奏场面变化,作出种种舞姿身段。整个场面五彩缤纷,给人酣畅淋漓之感。现年55岁的兰天刚是壶口斗鼓的省级传承人,一生与斗鼓不离不弃。
  宜川胸鼓和壶口斗鼓在一个县内同兴共舞,一西一东,从形制特点到表现手法上均呈现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传统文化特征,完美地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基因。
  民间艺术中,剪纸、刺绣则富有静态美。剪纸艺人李燕燕的家在壶口镇桃曲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50多年里,种地之余,剪纸成为她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她创作的《陕北窗花》《黄土风情》《十二生肖》《金陵十二钗》《宜川胸鼓》等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远销北京、香港等地,颇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和赞誉。2016年,在县文联文艺精品扶持专项资金支持下,她出版了《李燕燕剪纸作品集》。
  壶口沿岸的民间剪纸有形象和意象之分,以展现黄土文化地域特色为显著特点。壶口剪纸一般以画像的形式、夸张的手法,抽象变形,表现出很深的文化内涵,其剪纸造型有的风格淳朴、意境深远,有的简练古朴、寓意含蓄,有的工细纤巧、形神兼备,充分展现出黄土地上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以及这里的人民对生命的崇尚、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被赞誉为“散发着黄土的清香”“淳厚之美,质朴之美”。
  近年来,剪纸能手们已将只限于窗花和顶棚花的剪纸艺术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剪纸画,涌现出了以壶口镇桃曲村农村妇女李燕燕、英旺乡武家崖村农民洛利军、教师王淑珍为代表的一大批剪纸能手,使剪纸这项承载着几十代人的记忆、上千年的祝福在这里得到传承。
  刺绣是宜川农家妇女皆有的描龙绣凤之本领。宜川刺绣做工细腻,造型古朴凝重,色彩对比强烈,古色古香,给人以富贵吉祥之感,极具艺术魅力。其形式为风帽、裹肚、披肩、头饰、针线包、寿枕、绣花鞋等。崔五群、冯苏梅为宜川刺绣的代表人物。
  近年来,宜川县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对胸鼓、斗鼓、剪纸等一大批民间艺术进行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先后成立了民间艺术家协会、斗鼓协会,并积极开展活动,组织胸鼓、斗鼓参与大型节目演出,组织剪纸、刺绣艺人参与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使宜川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民族气息与地方特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