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齐祥银
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脱贫攻坚正酣的延长县,有这样一个干部:个头不高,戴一副眼镜,文质彬彬,满腔热情地带领贫困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
自2015年7月担任安沟镇朱家河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脚踏实地,一心奔走在给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的创业干事路上,让昔日贫穷的小山村发生了大变化。2017年5月,他被陕西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等6部门联合授予2016年度“全省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他就是朱家河村驻村第一书记薛晓峰。
建阵地、壮队伍,脱贫攻坚有规划
朱家河行政村下辖朱家河、王家沟、张家山、肖家山4个自然村,共177户458人,在村仅有77户203人,外出人口占了大多数,在村人口大都老弱病残。村里没有党教室,党员干部年龄偏大,驻村没有一个像样的场地。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如何施展手脚,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薛晓峰陷入了深思……
思路决定出路,通过进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薛晓峰认真查找该村发展症结和村民致贫原因,与镇村干部共同协商,制定了符合村情实际的三年发展规划和贫困户帮扶计划。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先从修建党员活动阵地开始。为此,他多方奔走,协调县委组织部、安沟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建起了占地583平方米的党员活动阵地,并配备了办公、会议桌椅等配套设施。他还落实了村级组织2万元的工作经费。
现在,朱家河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正常开展,村级干部管理不断加强。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建立了公开公示制度,制定了朱家河村坐班轮班制度,制作了干部值班公示牌、第一书记公示牌,建立党员个人信息档案,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实行党员承诺制,注重党员的培养发展,物色培养村后备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全面推行“问题摆上墙、回音要响亮”工作法。
长期苹果、短期养殖,贫困户脱贫有底气
“发展主导产业是农村致富的根本保证。”薛晓峰了解到,朱家河村拥有果园820亩(挂果大约450亩),坝地410亩,在村农民均有苹果产业,有的还种植玉米和外出务工,但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却只有2300元。经过走访调查,他发现,果管技术落后和销售渠道闭塞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找准病根下药方。要让村民顺利脱贫,还得长期抓果树管理技术培训,提高果树管理水平,并为村里发展苹果产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薛晓峰的积极协调县果业局等涉农单位多次进村开展技术服务,多名果树专家受邀在村教授果树修剪、施肥、清园、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让村里广大果农很受用。在他的大力协调下,组织部单位同事为贫困户提供果袋和拉枝绳,联系果业办为果农赠送农家肥。他还为村里争取到了抽水泵、电动喷雾器,改造老果园130余亩,受到了许多村民的点赞。2015年,该村苹果收入达60余万元,实现了苹果产业增收。
除了让村民做精做大苹果这一长期产业,他还鼓励村里发展短期就能见效的养殖产业,改善了村里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修路、建桥,推模式、送义诊,全村脱贫致富路畅通
产业发展起来了,村上道路、村民健康等问题又摆在了薛晓峰的面前。
薛晓峰发现,通往朱家河村的道路崎岖难行,路面狭窄,弯道多且急。尤其2013年遭遇强降雨的侵袭后,通村道路严重受损,在苹果销售旺季到来时,导致前来收购苹果的果商大大减少,苹果价格上不去。薛晓峰主动联系农村公路管理站,争取项目,对村上的通村路进行了拓宽,改造陡坡弯道,清理路肩;争取扶贫局项目,为该村维修生产路6条14.5公里,新建过水桥1座;争取农村综合发展改革办公室项目的支持,水泥硬化了村上灾后集中安置点巷道;为分散户路面插砖;投入53万余元建设石头帮畔、护坡约长300多米。联系水保队项目支持,维护坝地200多亩,坝梁40多个,对400多亩坝地泥石流进行了清理。目前,交通局投资277万元的张家山至朱家河通村路(2.8公里)已经维护改造完成。
2016年,延长县遭遇了大风冰雹灾害和大暴雨灾害,村里果农的损失很重。为此,他积极奔走,将“阳光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在全村推广,让村里果农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合作社为贫困户在物资、管理、销售、储藏等多方面提供帮助。这样一来,果农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驻村期间,他发现村里有许多困难群众经常生病不去医院,能拖就拖,实在挺不住了才去医院,但一旦住进医院就成了大病,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普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积极联系延长翠屏山医院进村开展公益性义诊活动。翠屏山医院还与朱家河行政村和包扶户签订了结对帮扶承诺书。
目前,朱家河村51户贫困户已有4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2017年,薛晓峰告诉笔者,他打算继续帮扶剩下的4户未脱贫户实现脱贫,争取解决3户还住在土窑洞的产业户顺利搬迁到县城朱家湾保障安居房,让1户70多岁的兜底户到县城养老院养老,全村在2017年顺利实现“户脱贫、村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