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山村“变形”记
本报记者 张改玲 通讯员 杨大江 赵洁
整齐气派的下山新村
  清风徐徐,阳光正好。袅袅炊烟中,宜川县壶口镇下山村的村民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近几年来,下山村正上演着一场容貌“变形记”:昔日破旧的窑洞变成了新房,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活动广场建起来了,明亮的路灯装上了,秃黄的山坡绿了,花草树木也在村路旁恣意地生长。几排气派的白墙红瓦房整齐地坐落在山坡下,在周围青山翠木的映衬下,小村庄充满诗意。如今的下山村洁净靓丽,焕发出新的生机。
  像宜川县众多贫困村一样,下山村坐落于黄河边一条寻常的小山岭上,这里常年干旱,村里几乎没有一块超过5亩以上的平地,仅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除了贫瘠的土地和闭塞的交通,村民的居住条件也非常恶劣,全村39户人几乎都居住在土石搭建的窑洞里。破旧、落后,这是下山村曾经给人的印象。
  2015年,针对下山村的实际情况,县上为他们提供了城市移民搬迁安置房的优惠政策。但是,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进城打工,留下来多是些年龄较大的老人,这些村民或是因耕地和产业都在村里,或是缺乏在城里赚取生活来源的技能,都不愿意搬到城里居住。看着外面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再看着村里破旧落后的窘迫模样,急于改变村子状况的村委会主任刘仪坐不住了。通过与镇党委、政府以及全体村民的多次商议,他提倡村民想办法把新房子修起来,有一个安全整洁的居住环境。怀着这份美好的憧憬,2015年,村中的32户群众自发集资133.3万元,筹得了“安居工程”第一阶段的款项。2016年8月15日,32院整齐、气派的白墙红瓦房分三排建成。下山村村民喜迁新居,村民们打起了许久未打的壶口斗鼓,庆祝这一盛事。
  今年,宜川县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随着全村一公里巷道的硬化、100多平米广场的建设、17盏路灯的安装、5个大型垃圾仓的设置及2100平方米的护坡绿化、260棵国槐的栽植,下山村的村容村貌再次得到修葺和改善。在政府的号召下,村民们经常性地对村里的巷道进行清扫、冲洗,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水渠的垃圾、村庄周边的杂草、果园的反光膜、果袋等垃圾,很多村民还在家门前、院子里栽植了樱花树、四季梅、绿梅、月季等花草树木。村容村貌越来越洁净靓丽,村民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舒适宜居。
  看着村里的新变化,许多村民都甜在心头。村民刘缠祥高兴地说:“真不敢想象,我能住上这么整洁敞亮的新房。更没想到,下山村可以变得这么干净美丽。现在,我们村就和城里一样。我觉得特别知足。”
  刘仪告诉记者:“我们村既要外表美丽,还要向内在实力。接下来就是要帮助村民把腰包鼓起来,我们打算在新平整复垦的土地上栽植200亩酥梨和300亩花椒,发展绿色特色产业。这样不仅能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回村里,还能为下山村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