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我市成为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未来4年城市将发生大变化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19个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名单,我市名列其中。
  据悉,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工作从今年3月份开始,要求各地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编制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
  延安被列入“双修”试点城市后,都做了哪些工作?
  日前,记者从市城乡规划局了解到,为统筹推进各类项目建设,保证城市“双修”工作取得实效,我市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为组长,副市长刘晓军、副秘书长薛鹏春、市规划局局长曹世斌同志为副组长,各部门、各区县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延安市城市“双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之后,领导小组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积极对接协调,切实推进城市“双修”工作。
  目前,我市在编制《延安市城市双修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同时,已全面启动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工作,委托中规院先后4次组织90余人次的专家团队来延安进行了实地踏勘、现场研判,对我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规划实施进行了评估,同时梳理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以及城市风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延安中心城区城市“双修”的区域、范围、重点。
  经过评估调查,我市计划在2017年至2020年,用4年时间,在市中心城区范围,即北至河庄坪、碾庄、青化砭一线,南至三十里铺,东至郑崖村,西至裴庄,以及南泥湾镇区,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到“十三五”末完成城区水体、山体修复和城市建设改造,塑造延安城市风格风貌,建立完备的城市规划建设指导管控机制。
  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4年,我市将从9个方面有计划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
  在生态修复上,全市将从山体生态修复、城区绿化、水体治理和修复3个方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规划建设枣园、西北川、兰家坪、小砭沟、大砭沟等18个山体公园,山体公园总面积达950公顷;将对延中沟、北桥沟南片区、北关自来水厂、火车站周边等区域进行绿化;系统开展延河、南川河、杜甫川等水体生态修复工作。
  在城市修补上,全市将从城市中的“美丽乡村”建设、老旧住宅小区改造、革命旧址群保护、城区街景改造、城市主要出入口改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6个方面进行改善修补。计划对虎头峁山体居民片区、火车站后山山体居民片区等8个居民居住片区拆迁改造;对东苑小区、永兴苑等28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对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枣园等革命旧址进行保护、建设;对中心街片区、马家湾片区等城区街景进行改造;对北高速出入口片区、包茂二通道裴庄片区和万花片区等进行改造;同时,还要建设停车楼(场)、便民市场、广场等项目。
  2017年,我市在城市生态修复方面将启动西北川、王家坪、南寨砭东侧、杜公祠、七里铺虎头峁、马家湾6个山体公园项目,“三山”生态修复及环境提升项目和延河核心区段综合治理及环境提升项目(包括南川河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在城市修补方面,我市将启动师范路周边景观提升、圣地路(丁泉砭)周边景观环境提升、二道街环境整治、高速枣园出入口环境整治、火车站周边综合整治、二庄科百合花园小区环境改造提升、尹家沟地段保护整治、宝塔山下周边环境改造提升、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周边环境改造提升9个项目。
  根据计划,通过开展城市“双修”工作,通过这9大工程的实施,到2020年,延安的“城市病”将得到有效缓解,城市生态空间将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城市功能和景观风貌明显改善。延安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城市。
  链接:什么是城市“双修”?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其中生态修复旨在保护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环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修补是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严峻形势。基础设施短缺、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突出,交通拥堵、生态恶化等“城市病”普遍存在,城市发展受到制约。
  “双修”城市试点的开展旨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2015年,海南省三亚市成为首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本报记者 张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