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可以导入人体上许多有趣的比倒,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此,可以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进行演示。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比如,教学二年级统计正值奥运会在中举办,可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采取不同形式进行统计。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多年以来,数学教学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太空仓、装配机器等,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因此,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