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车间硫化皮带前准备工具 历时21天零7个小时的大检修工作圆满落下帷幕,比计划开车时间整整提前了41个小时,这是一场与时间争分夺秒的赛跑。
——题记
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战斗,这是七年磨刀利剑的检验,1700名黄陵煤化人在建厂七年来规模最大、任务最重、历时最长、涉及面最广的生产系统大检修中,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演了一个个难以忘怀的瞬间,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烟熏妆”背后的8小时
“一二、一二……”整齐有力的号子声,在煤8系统1280米的皮带通廊里久久回荡,现场30余名小伙子一手拽着皮带,一手把皮带的边缘抗在肩上,他们成功地把最后的1米皮带放在了托辊上。透过昏暗的灯光,“烟熏妆”下疲惫的眼神里露出了期待已久的喜悦,原计划48小时的工作在8小时内全部完成。
长1280米、重28吨、机头与机尾垂直落差50米的煤8皮带更换,对于备煤车间来说绝对是一次巨大考验。4卷400米皮带接口成为首要难题,如果单卷分开对接,接头则在闭合圆圈下层,无法完成硫化粘结。车间就把三卷新皮带接成一条皮带,但三合一的新皮带重达21吨多,仅靠人力实在难以完成,借助电机又怕出现新带划破、撕裂。办法总比问题多,他们在煤八弧坡侧面开了个口,利用铲车一边拉出旧皮带,一边带入新皮带,经过紧张的安装与调试,8小时煤8皮带就可以正常作业,这是创记录的“黄陵速度”。
8天的坚守只为惊鸿一瞬
化产车间脱硫塔填料更换原计划由外委工队完成,但开工时只来了8个人,很难按期完成1号、2号脱硫塔填料更换。化产车间主任张朋朋毅然决定,迅速组织队伍,咱们自己干!
说干就干,万事开头难。由于脱硫塔内结垢严重,空间相当狭小,七尺男儿进入塔内后,勉强蹲着都不敢抬头,锄头、耙子等清理工具根本进入,只能靠人的双手清理,塔内温度高达60℃,夹杂着刺鼻的脱硫液味道,班长谭汉军风趣地说道:“公司让咱免费蒸桑拿,这还治疗我的腿疼呢!哪有这么好的机会。”玩笑似的话语让人不禁眼眶湿润,大家都明白,这是一股不愿轻易服输的劲在支撑着,较劲着,坚持着。
有序组织,发挥团队,24小时不间断作业。白天,脱硫塔捕雾层不足1米高度的空间内,车间技术员胡重阳,安全员董文浩分别带领5个人开始清理1#、2#脱硫塔捕雾层内堵塞的填料和筛板;脱硫塔填料层内,外委单位负责掏出堵塞的填料,并用卷扬机运输至脱硫塔下;脱硫塔下,脱硫工段班长项华平带领6人协助外委单位转运掏出来的填料,整齐码放在做好防雨措施的制定地点;晚上7点开始至12点,在车间副主任张朋朋、陈虎,工段长郭黎明等车间管理人员的带领下,进入脱硫塔内开始装填新填料。
就是这样一群没有任何指导,没有任何经验的80后小伙子们,利用8天时间,对高41米,直径6.4米的2座脱硫塔内220方,6.6吨填料全部更换完毕。
肩上的环保责任重于山
安全为天,环保当先。热动车间的锅炉2号、3号水平烟道隔离、修复则是重点环保技改项目,对烟囱进行烟道内粉、空预器管道查漏补焊、更换落煤管、落渣管、水冷壁管、修复受热面防磨瓦,任务种类多,听起来简单,干着难。
烟囱斜架在脱硫塔和排烟楼房之间,距离地面15米高,作业空间不足1米,只有通过人工把隔离的材料调入烟道。而要完成粉刷浇注料、砌筑耐火砖等系列作业就更考验职工的业务技能了。工段长惠星明带领的16名职工把3600多块耐火砖、500公斤注浇料通过扶梯运送至烟囱侧面口,来来回回20趟下来,个个腿像灌了铅。在烟囱内墙裂缝修复中,由于人孔太小,施工的钢板很难进入,他们就把每块钢板切割成若干小块,一块一块吊入烟道内部,然后在烟道内把钢板用电焊进行焊接成整块钢板进行修复。
责任重于山。36岁的李胜利连续26小时盯在现场,检查每一项检修施工质量;42岁的张晓峰钻进烟道独自一人更换了1200块耐火砖;56岁的赵京尚独自爬上50米高的烟囱为3号锅炉加装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号和3号炉烟囱烟道隔离工作原计划36小时提前了10小时。
全力以赴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甲醇空分系统氧气压缩机组汽轮机转子叶片出现指甲盖大的断裂面,要立即检修。厂家表示要制作一个新叶片至少用时1个月,面对任务重、时间紧的检修任务,这显然不现实。公司经过多方沟通联系,最终在2天内完成了设备返厂、维修、动平衡等系列工作,60个小时后氧压机压缩机恢复正常运行。
甲醇合成塔催化剂自2013年运行至今没有更换,经过4年的高温炙烤,催化剂结垢相当严重,人孔螺栓无法拆卸、催化剂遇到氧气后温度高达400℃,塔内燥热、湿闷等“拦路虎”问题严重阻碍了掏卸难度。回想起整个过程,甲醇车间副主任党宁感触地说:“真不敢回想那段日子怎么过来的!人孔螺栓卸不了,用气割切;塔内高温,就用惰性气做保护,作业人员佩戴正压式长管呼吸器,使用抽吸机作业;顶部绝热层与瓷球成堆,先由一队人员用抽吸机对顶部瓷球及绝热层开始清理,另一队人员对底部卸料空螺栓拆卸;塔内不通风,就加通风机、10分钟换一箱干冰……那段日子大家一天只睡3小时,也不觉得累!”
18个人连续7天7夜的努力,用了4145根列管,掏卸40.8方催化剂,更换了22.6吨瓷球,他们倾尽全身所能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当6月5日11时,合格的氢氮气进入合成塔,当第一股液氨缓缓流出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