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宝塔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本报讯(记者 谷嫦瑜 实习生 高小娥 )“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在宝塔区甘谷驿镇何村的党员活动室外,墙上的10个红色大字工整醒目,周围各种花朵竞相绽放,芳香扑鼻。
  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开展以来,甘谷驿镇完善了水、电、路、停车场、休闲广场、村级医务室等基础配套设施,集中打造了顾屯美丽乡村、罗家湾新型农村示范社区;配套了代家沟产业园区;打造了史家沟、李家河、胜利河等一批具有陕北特色、留住乡愁的美丽新村,美化沿线乡村及院落围墙47800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美丽甘谷驿的形象品位,而这些只是宝塔区320多个行政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一个缩影。
  按照“绿色、生态、人文、宜居”的理念,宝塔区以创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宜居示范村为目标,分层次、分步骤地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不仅农村人居环境有了大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更完善,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
  由内而外打造美丽新村
  沿着冯庄乡康坪村的柏油路前行,一排排灰白色调的窑洞整齐地排列在山脚下,路两旁栽满了翠绿的松柏。
  村民徐俊富的小院于2016年改造完成,宽敞明亮,旱厕改成了水厕。“村里越来越美了,我们现在都非常满意。”他笑着说,村里新建连栋温室大棚3300平方米,新建改造标准温室大棚50座,还配套实施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非常方便。
  冯庄乡乡长杨树伟介绍,目前,冯庄乡实施了杜坪等4个村280余户1040余间的旧房窑拆除改造工程、高庄等3个村150余户改水改厕工程、康坪村百余户雨污集中收集处理示范工程、白坪至下坪7个村庄和道路点亮工程等10件实事,全乡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已具雏形。
  从李渠镇柴崖村村口望去,村子的家户院落干净整洁,两旁的公路长满绿植。“我们要把柴崖、李家沟等4个村按照‘村庄净化、村容美化、村内绿化、村道硬化’的要求,建成高标准的宜居新村,要让村民们住着比城里还舒服。”李渠镇党委书记石仰恒说。
  截至目前,宝塔区共出动人力5万余人次,种植树木40.1万棵,种花、草1751亩;改建进村道路49.15公里,铺设排污管道8776米;新建公共卫生厕所417座,改造农村饮水工程13处;在村庄主干道、公共场所安装路灯671个,启动实施民居改造276户,齐心协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形成了人人抓整治、村村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让村庄美起来,还要让村民们都富起来,这样才能留得住人、守得住乡愁。”万花乡佛道坪第一书记樊雄说,四月以来,每天来万花赏花的游客达上千人,把村民闲置院落出租给旅游集团,做成乡村旅游住宿,把村民种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优先供给旅游集团,让不少村民多了一份收入。
  在河庄坪镇赵家岸村,产业培育同样成效显著。该村培育乡村农家乐10户、垂钓鱼塘4个、花卉大棚17座,改造及新建大棚40座,发展养殖大户5户,发展苹果200余亩。如今,该村正逐步形成村容村貌美观、产业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新格局。
  一条路,可以带活一个村;一种产业,可以致富一方百姓;一个个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以为农民开辟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
  甘谷驿镇因古驿站而得名。该镇镇长孙霞介绍,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甘谷驿镇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古镇特色,通过“三个小镇(红薯小镇、生态小镇、旅游小镇)”建设,努力把甘谷驿打造成“宜居更宜游”的美丽陕北小镇,为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固本。2015年,甘谷驿顾屯流域的百亩向日葵花海吸引了数千名游客周末来观光赏花。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创新之举。以“重现陕北好江南”为目标的南泥湾镇,依托“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国家级红垦文化主题风景区、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打造田园型、红色旅游风景区,建设集红耕文化感悟、军垦(农垦)拓展训练、延安精神教育、地域农业示范、休闲观光度假、黄土风情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区”的功能定位,规划编制、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推动等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同时,参照《宝塔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标准(试行)》的要求,宝塔区结合全区实际,按照“一编”(制订或修改完善村庄整治规划)、“两拆”(拆除违章建筑、拆除危旧杂房)、“三创”(创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和“入库实施项目”奖补标准(47个美丽宜居村整治项目),将对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村庄进行资金奖补。到2020年,全区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