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上的古庙遗址 秦直道旁的烽火台 甘泉宫发掘西汉时期“长生未央”方砖 秦直道全长750多公里,东线南段主要穿行在子午岭和横山山脉上,约占全长的三分之二,有古道不下岭之说。秦直道南段在延安境内385公里,大部分路段可以行人,其中富县、甘泉、正宁等县有全线原貌保存最好的路段,有的甚至可以行车。北段的秦直道则逶迤在大漠风沙和草原地带,一路向北穿越陕西榆林横山县、靖边县、榆阳区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包头两市,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小部分直道遗址保留较好外,其他虽能大体确定线路,但很难寻觅完好的遗迹。
2000多年前,行走在秦直道上的司马迁发出了“顾轻百姓力”的感慨,但在今天秦直道无疑是世界道路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奇迹,堪与秦长城、兵马俑齐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考古队领队张在明认为它是两千年来遭受人类文明干扰最少的一个中国古道路活化石,也可以说是中国保存最好的一条古道路,最接近古道路原始风貌的古道路。它的堑山路面,特别是它地处山脊上的堑山路面,两千年来基本保存了下来,这可是老祖宗给我们延安人留下的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
从严格意义上讲,秦直道的起点应该是秦代的林光宫而非汉代的甘泉宫,林光宫位于咸阳市淳化县铁王镇的梁武帝村,秦朝灭亡时被毁,后来汉武帝又在这里修建了规模更加宏大的夏宫——甘泉宫,如今浩淼的宫殿群已经成为一片片农田,但随处可见的秦砖汉瓦、高大的承水台和望母台似乎在诉说着这里的前世今生。这里位于子午岭南端的山麓下,秦直道以此为起点,秦军可以迅速登上子午岭北行抵达终点九原郡。九原郡遗址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乡的麻池古城,是蒙恬防御匈奴的前线指挥部,它位于阴山南麓和黄河北岸之间,至今还保留较完整的城郭遗址,古城分南北两城,呈双菱形连接,扼守阴山南北通道。专家考证麻池古城始建于赵武灵王,为战国赵国九原县治所,后被匈奴人所占领。秦始皇33年,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北却匈奴七百余里,这里便成为秦九原郡治所,随后蒙恬率众在阴山上筑起了秦长城,修筑了由云阳到九原的秦直道。
如今,行走在秦直道上,秦王朝那种一统天下、不可阻挡的气势扑面而来,不由得钦佩祖先的智慧和能力。
秦直道的线路设计很精妙,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今人很难想象秦人是如何在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草原沙漠区勘探设计出这条精准的道路来。750多公里的路程,设计者采取沿山脊和高地选线的方式,避开了子午岭、横山山脉的多数川道河流,避开了鄂尔多斯台地的水泽沼地,建成了中国古代唯一沿山脊和高地选线的国家级的惊人浩大工程,但秦人的施工效率是相当高的,据史料记载,扶苏和蒙恬指挥30万士兵和民夫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基本通行车马,这样的工作量就是放到机械化施工的今天也是难以想象的。
从保留的遗迹来看,秦直道宽、平、直、缓,具备了现代高速公路的主要特点。为了取直路面、减少弯道、降低坡度,修筑者不惜人力,逢山开山,逢坡挖坡,遇沟填沟,过河架桥;在鄂尔多斯东胜区的直道遗址,专家发现连续4个人工开挖的豁口南北一线垂直相望,可以想象当时这段路面是何等的平直;在旬邑石门关段、黄陵五里墩、富县的车路梁、甘泉寻行铺等路段,专家发现秦直道平均宽度在30多米,可同时并排行驶10辆大卡车,弯道处最宽达到65米;在富县桦树沟口、水磨坪秦直道上下山及过河遗址,专家发现,为了便于快速通行战车,秦人采取之字形盘道解决道路上山和下山的难题。而在甘泉县方家河秦直道过河遗址,专家发现秦人采取了类似现代交通环岛的方式以降低路面坡度。
半填半挖是我们现在山区筑路常用的一项技术,而在2200年前,我们的祖先修筑秦直道时就熟练地使用了这个方法,那就是“堑山堙谷”,这四个字是司马迁对秦直道修筑方法最简洁准确的概括。在富县张家湾桦树沟口以南的秦直道上,虽然路面被高大的树木覆盖,但沿途大段“堑山堙谷”的痕迹非常明显。在甘泉方家河秦直道上山遗址,专家发现了典型的堙谷痕迹,在黄陵兴隆关秦直道遗址,专家还发现了宽达66米的最宽堑山路面遗迹。此外,考古人员在富县桦树沟口直道遗址、旬邑石门关直道遗址挖掘时发现,秦人还采用了夯土、护坡、排水等筑路技术,而这些技术是我们现在修路的基本技术。
经过2200年的人为破坏和风雨蚕食,如今秦直道沿线仍保留有大量的行宫、兵站、关卡、烽燧等建筑遗址,秦直道沿线老百姓有5里一墩、30里一兵站、80里一宫殿的传说,行走在秦直道上,不经意就能发现沿线有许多建筑遗址,地面散落着大量秦砖汉瓦残片。任窑则村位于延安市志丹县周河乡的子午岭山脊上,秦直道就在村北头由西向东蜿蜒而过,直道旁有一个营盘山,但令他们奇怪的是这个山峁和别的不同,好像是人工一层层夯筑起来的,附近村民称之为层层土,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经文物工作考证,发现这是个典型的秦汉高等级建筑遗迹,应为行宫遗址。类似的还有安塞红花园直道建筑遗址,也采用了高台夯土的建筑工艺。考古工作者先后对秦直道旬邑石门关行宫遗址、富县桦沟口兵站遗址、甘泉方家河过河遗址的挖掘中,均发现了大量跌压的瓦当、筒瓦、板瓦、铺地砖、空心砖、排水管等秦汉建筑材料,这些历史的遗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成为专家学者破解秦直道走向的重要依据。
然而,秦直道还有许多谜团等待破解,还有许多学术争议未有定论,设计者是怎样在复杂多变的地貌勘探线路的?秦直道是如何穿越黄河、无定河等河流的?秦直道是如何穿越库布齐沙漠的?秦直道在榆林的具体走向如何?这些未解之谜吸引着当今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者和众多秦直道热爱人士去探索和发现,也许有一天能揭晓谜底,也许随着历史的尘埃和时空的变迁将难觅踪迹,但却给这条千年古道增添无穷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