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在英国伦敦,警察封锁货车撞人事件现场。新华社/美联 ●6月7日,在希腊北部塞雷斯难民营,雅兹迪难民哈桑的妻子(左)和两个女儿在“家”里休息。新华社发马里奥斯·罗洛斯摄 伦敦北部芬斯伯里公园清真寺附近,一辆货车冲撞行人,已造成1人死亡、10人受伤。一名48岁男子在事件中被捕,据称他就是司机。
“当时我们陆续走出清真寺,那辆货车开始加速,冲向大家。袭击明显是有预谋的,就像此前伦敦桥附近发生的汽车冲撞行人一样,一模一样。”
“不同并不意味着不能相处,事实上伦敦就是个充满不同的地方。”
——现场目击者
新华社伦敦6月19日电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首都伦敦19日凌晨发生货车冲入人群事件,导致多人受伤,目前已有一人被警方逮捕。
据报道,事件发生在伦敦北部芬斯伯里公园附近。英国穆斯林委员会在推特上发布消息说,一辆货车撞入了当时正在离开芬斯伯里公园清真寺的人群。
伦敦警方表示,当地时间凌晨0时20分左右,警方接到发生冲撞事件的报告,目前已有一人被逮捕。
媒体援引目击者的话报道说,至少有10人在事件中受伤,其中3人伤势严重。事发后,多辆救护车抵达现场救治受伤民众。
今年以来,伦敦多次发生袭击事件。6月3日晚,泰晤士河上伦敦桥附近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7人死亡、48人受伤。3月22日,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英国议会大厦外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包括一名警察在内的5人死亡、约40人受伤。
又一场哀悼
——伦敦清真寺袭击现场见闻
新华社记者 桂涛
19日凌晨,伦敦北部一座清真寺附近发生货车冲撞行人事件,再次让整个英国揪心。这已经是过去四个月来,英国发生的第四起袭击事件。
清晨醒来的英国人从手机新闻推送上看到这则消息:伦敦北部芬斯伯里公园清真寺附近,一辆货车冲撞行人,已造成1人死亡、10人受伤。一名48岁男子在事件中被捕,据称他就是司机。
当天一早,记者来到事发地看到,警察已经拉起警戒线封锁现场,天空中警用直升机轰鸣盘旋……鲜花摆满清真寺门口,接连遭受恐袭之痛的英国人,又一次为死伤者哀悼。
清真寺所在区域居住着大量来自北非与西亚的移民。舆论普遍怀疑,这是一起针对穆斯林的袭击,目的是“复仇”。
19日,英国与欧盟的“脱欧”谈判正式在布鲁塞尔启动,这本该是当天最大的新闻。与此同时,大部分英国人还沉浸在前几天伦敦高层居民楼大火带来的伤痛中。
一场袭击,令这一天更加沉重。
袭击发生后,目击者罗纳尔就一直守在清真寺附近。他迫切地要向媒体讲述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当时我们陆续走出清真寺,那辆货车开始加速,冲向大家,”他回忆道,“袭击明显是有预谋的,就像此前伦敦桥附近发生的汽车冲撞行人一样,一模一样。”
时下正处于斋月,穆斯林认为这是一年中最吉祥、最高贵的月份。然而,刚刚结束祈祷的人们一走出芬斯伯里公园清真寺,就惨遭不幸……
“人们冲过来抓住司机,把他按倒在地,有人揍他,但随后赶到的清真寺的伊玛目让大家住手,等警察来。”罗纳尔告诉记者。
平时在芬斯伯里公园清真寺祈祷的哈桑·亚辛听闻消息一早赶来,了解袭击最新动态。身穿白袍的他对记者说:“很明显,袭击者就是要挑起人们的仇恨,袭击行为会让更多人仇恨不同信仰者,会让年轻人极端化。”
面对记者,居住在清真寺附近的摩洛哥移民吉尔则坦言,清真寺附近的居民平时融合得很好,不同信仰的朋友常常一起去附近的阿森纳足球队主场看球,一起踢球,一起参加慈善活动。
“不同并不意味着不能相处,事实上伦敦就是个充满不同的地方。”他说。首相将召开紧急会议处理伦敦货车撞人事件
首相将召开紧急会议处理伦敦货车撞人事件
新华社伦敦6月19日电(记者
桂涛 王子江)英国首相特雷莎·梅19日说,将召开内阁紧急安全会议处理当天凌晨伦敦发生的货车冲撞行人事件。她表示,警方正在将这一事件作为“可能的恐怖袭击”处理。
英国警方表示,这起于当天凌晨发生在伦敦北部芬斯伯里公园清真寺附近的货车冲撞行人事件已造成1人死亡、10人受伤。一名48岁男子在事件中被捕。目前现场已被警方封锁。
英国穆斯林委员会在推特上发布消息说,当时货车撞入正在离开清真寺的人群,这辆货车“故意”冲撞行人。
今年以来,伦敦多次发生袭击事件。6月3日晚,泰晤士河上伦敦桥附近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7人死亡、48人受伤。3月22日,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英国议会大厦外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包括一名警察在内的5人死亡、约40人受伤。
故乡已矣 归途何兮
——谁能解难民之困?
新华社记者
海洋 王逸君 包雪琳 吴宝澍
持续6年多的危机使630万像贾伊丹这样的叙利亚民众流离失所,超过500万人逃往周边国家、沦为难民。据联合国统计,叙利亚难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难民群体。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心发布的《2017年全球发展展望报告》指出,全球50%以上的难民来自叙利亚、阿富汗、索马里等3个战乱频仍的国家,土耳其、巴基斯坦和黎巴嫩是接纳难民最多的国家。
在难民接收国,由于重新安居、融入当地等可持续解决方案推进缓慢,导致难民团体之间、难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相处并不和谐,暴露出很多社会问题。
为远离中东战火,他们背井离乡,无奈走上逃亡之路。即便侥幸踏上异国土地,语言、文化、社会矛盾等种种鸿沟,也将他们阻隔在新家园之外,自成孤岛。
在第17个世界难民日来临之际,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法国和比利时等国部分流离失所者和难民,探究他们的生存困境,希望引起人们对难民问题的关注。难民,苦厄难逃
清晨,阳光为“天堂之城”大马士革勾勒出一道道金边,似乎这里从未发生战乱,一切被温柔以待。然而,叙利亚民众不论身处国内,还是在逃难途中,抑或逃至欧洲,都难以摆脱困苦境地。
哈迪贾·贾伊丹一家原本住在大马士革东古塔地区,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后,一家人被迫辗转到首都东郊一座居民楼内。
“当时炮火连天,能逃出来已很不容易。”40岁的贾伊丹坐在海绵垫上回忆道。这个海绵垫是贾伊丹和家人的床,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墙边一只旧皮箱存放着所有家当。全家五口人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里。
持续6年多的危机使630万像贾伊丹这样的叙利亚民众流离失所,超过500万人逃往周边国家、沦为难民。据联合国统计,叙利亚难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难民群体。
留在冲突地区的人身心备受折磨,而对逃往国外的叙利亚人而言,苦难也远未结束。
破晓时分的爱琴海波光粼粼,让人错以为这并非逃亡之旅。“第二次偷渡,我们成功了。”叙利亚难民马哈茂德·喀什莱赫回忆两次偷渡经历时说,“第一次出海,船被大浪打翻,掉到海里的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可能要死了。”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
喀什莱赫2014年出逃到土耳其,难民身份让他四处碰壁,于是他决定先偷渡到希腊。辗转马其顿、塞尔维亚等国,他终于在2015年8月抵达比利时。
土耳其西部的爱琴海是最吸引难民的偷渡线路。根据土耳其海岸警卫队统计,今年前3个月,173名非法移民葬身爱琴海;去年,约5000名难民在偷渡途中死亡。即便如此,今年以来,仍有5.3万人取道这条险路,抵达欧洲。然而,等待他们的远非安逸。
自2015年夏天,巴黎西北部克里希桥的桥洞便被一群叙利亚难民“占领”。他们常在桥洞附近举着写有“叙利亚家庭,求救!”的纸牌,眼神空洞地望着过往车辆,等待人们施舍。纸牌上的文字是法语,拼写却是错的。
其中一名男性难民告诉记者,他是这群人中唯一识字的,“我们不会英语,也不会法语,只懂阿拉伯语,平时靠乞讨生活”。
法国保护难民和无国籍者办公室指出,很多难民即使来到法国,由于语言障碍、就业率低等问题,生活的苦难仍如影随形。
冲突,祸乱之源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心发布的《2017年全球发展展望报告》指出,全球50%以上的难民来自叙利亚、阿富汗、索马里等3个战乱频仍的国家,土耳其、巴基斯坦和黎巴嫩是接纳难民最多的国家。
是什么让本已泣别故乡的人们遭受如此苦难?这其中隐藏着多重原因。报告指出,武装冲突、暴力威胁是难民大量涌现的重要原因。
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导致当地政局混乱,迫使大量不堪战乱的民众逃亡海外。
英国《独立报》资深记者帕特里克·科伯恩指出,国家内部因素与地区性、全球性等的对抗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叙利亚危机与难民危机这样难以平复的“爆炸性混合物”。
科伯恩认为,西方国家的干预和“伊斯兰国”的崛起相关联,二者共同摧毁了这些有内战的国家。他说:“统治者被推翻时,这些国家存在的问题并未消失。推翻他们后,这些国家所发生的事情和以前一样糟糕,甚至更糟。”
伊拉克巴格达大学经济学教授齐亚德·朱布里布里说:2003年美军入侵虽然推翻了萨达姆·侯赛因的统治,但也彻底抛弃伊拉克原有的社会体系,整个国家陷入动荡和冲突中,为恐怖主义蔓延埋下伏笔。”
在难民接收国,由于重新安居、融入当地等可持续解决方案推进缓慢,导致难民团体之间、难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相处并不和谐,暴露出很多社会问题。
5月14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当地居民同叙利亚和阿富汗难民发生群体斗殴,导致一名土耳其青年死亡。土耳其民众随后组织反击,警方紧急疏散300多名阿富汗难民。
一名土耳其大学生告诉新华社记者,大量涌入和定居的难民,挤占了土耳其学生的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引发当地部分民众不满。
丧钟,为谁而鸣
谁人能解难民之困?难民危机的丧钟仅为难民而鸣么?新华社记者采访的专家给出了不同答案。
联合国难民署驻叙利亚新闻官法拉斯·哈提卜告诉记者,救助难民需要大量食品、清洁用水、卫生和健康服务等,这些都需要资金,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旷日持久的危机和持续不断的冲突也给人道组织带来新负担。
哈提卜说,解决难民问题就是要帮助他们重返家园,难民流离在外不是长久之计,难民营也只是暂时的栖身之所。他呼吁国际社会向难民伸出援手,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支持,帮助改善难民的生存环境。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心难民问题专家戴维·科杜尔认为,大多数难民接收国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方面缺乏长远计划。一个突出问题是,教育被忽视,仅有很少的援助经费用于教育。在大批约旦和土耳其的难民营中,叙利亚儿童无法入学,成为“牺牲的一代”。科杜尔指出,这将造成长期问题,“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难民什么时候能回叙利亚,或许永远回不去,他们必须融入当地社会”。
科杜尔认为,如今进入欧洲的难民增幅减缓,难民潮在欧洲导致的危机没有预期那么严重,欧盟国家应更好地相互协调、妥善安置难民。“更重要的是,解决难民问题不能局限在欧洲。”
科杜尔说,美国目前接收的难民人数相对于其解决能力而言,实在有限。同时,国际社会应为叙利亚、阿富汗、索马里等国家的邻国提供支持,这些国家包括约旦、黎巴嫩、巴基斯坦和肯尼亚等,它们接收的难民数量庞大。
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在其作品《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写道:“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难民的苦难是人类苦难的写照,解决难民问题,应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