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邀请养殖公司技术人员为村民现场进行养猪技术培训 任家山村民黄树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多少年来,任家山的村民一直清扫维护着毛主席当年住过的这个小院 本报记者祁小军摄 采访组记者在毛主席旧居前采访本报记者祁小军摄 任家山毛主席旧居本报记者祁小军摄 毛主席当年居住过的窑洞本报记者 祁小军 摄 毛主席当年居住过的这个院子,时常能看到慕名前来参观的游人 本报记者 祁小军 摄 今年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70周年,本报记者随市记协等单位组织的“转战之路新风貌”采访团沿着党中央毛主席当年转战陕北的路线进行采访,追寻革命先辈的战斗足迹,用镜头和笔触反映发生在我们脚下这片热土上的这段非同寻常的历史,展示新时期我市及陕北脱贫致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新风貌。
热土新貌:留守老人的脱贫进行时
本报记者 叶四青
任家山位于子长县杨家园则镇北面,从村子到镇上只有6公里,到县城约15公里。由于处在拐沟里,小村子人口流失较为严重。现在的任家山是王家坪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村民黄树华告诉记者,近年来,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
多户人都离开了村子,现在 30多户人,而且年龄 岁以上,其中20多户以务农为主,还有10多户没有劳动能力。他和老伴在村里务农,种着17亩地,其中13亩种了玉米,一年可以收入1万元左右,剩下的地种了洋芋、谷子、黑豆等。
杨家园则镇的很多农民依靠种植大棚蔬菜和大棚水果,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任家山村有220亩坝地,也适合发展大棚农业。该村第一书记艾向飞告诉记者,现在村子里留守的都是老人,老年人接受新生事物不像年轻人那么容易,所以扶贫工作困难重重。大家都习惯了种庄稼,对建大棚、种山地苹果的兴趣不大。为了带动村民致富,2015年镇政府协调资金在村里建成了一个600亩的山地苹果园,但贫困户的参与度并不高。
据艾向飞介绍,为了帮助这些习惯务农的贫困户脱贫,两年来,驻村工作队为贫困户赠送有机肥20吨、杂粮种子3.8吨、鸡仔200只、猪仔15只、饲料750公斤。2016年,驻村工作队利用农民闲暇时间为8人介绍了工作,共获得劳务费近4万元。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目前全村23户贫困户已有17户达到脱贫标准。
除了农民的收入得到较大提高,近年来,村里基础设施也得到改善,镇政府争取了50万元资金硬化了5公里的乡村道路。县委统战部、市人社局协调10万元整修了党支部所在地、建设了广场、购买了健身器材等。
艾向飞说,要改变农民等靠要的思想,过了农忙时间,他会带村民们去周边村子参观学习,增强贫困户的致富信心。他会慢慢引导村民由种植玉米为主向种植价格更高、市场更好的“小杂粮”转变,并发展大棚蔬菜或水果,提高农民收入。
转战故事:毛主席一家住到我家隔壁
本报记者 叶四青
村民黄树华听父亲说,1947年的一天夜里,村干部带着一位首长来到村里,住进了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窑洞。村民们不知道左边这孔窑洞住着一个什么样的人。后来听说,左边一孔窑洞住着毛主席,右边一孔住着江青,村民们欣喜不已。
当年毛主席来到子长县任家山村时,黄树华还没有出生,父亲黄光有那时就住在毛主席旧居左上方山腰上的土窑洞里,距离旧居100多米远。黄光有曾告诉儿子,毛主席来的时候,旧居旁还有4孔土窑洞,这个院子里能清楚地看见旧居院子的一举一动。黄光有家有直接通向这四孔窑洞的路。后来,由于后人新修窑洞,这里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了。据黄树华回忆父亲生前的讲述,跟毛主席一起来的还有江青和毛岸英。在院子里闲逛的时候,能偶尔碰到江青和毛岸英,而毛主席一整天都在窑洞里工作。
黄树华说,我十几岁时,很多人都在这儿寻找毛主席留下的足迹。当时的村支书马志旺是旧居房主马宗旺的弟弟。马志旺告诉我们,毛主席来到任家山时,是他把毛主席安置到哥哥家的。他问过毛主席需要做什么样的安排,毛主席说什么也不要,他们吃的喝的用的都是自己解决的。
该村第一书记艾向飞告诉记者,距任家山不远,有个叫王家坪的小村子,当年周总理住在那里。现在,因为时间久远,已经不知道是谁家的窑洞了。记者通过查阅杨家园则镇政府提供的资料得知,1947年3月24日,毛主席与先期到达王家坪村的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叶剑英等人会合,后来,毛主席住在了相距不远的任家山。28日,中央机关离开任家山、王家坪,毛主席一行前往清涧县枣林则沟,周恩来去晋西北布置工作。
热土新貌:旧址得保护激励后来人
本报记者 叶四青
6月8日下午,记者从子长县城出发,来到了山沟沟里的任家山村。落日照耀下的任家山格外静美,旧居旁枣树、柳树成荫,树和草散发出清新的味道。
旧居在半山腰,记者注意到,在通往任家山毛主席旧居约20多米的上坡土路上,杂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沿路而上,记者看到了刻着“任家山毛主席旧居”的石碑,根据文字记载,这里于1990年8月被确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石后面的文字介绍,1947年3月24日至26日,毛主席在这里住了3天。在这3天里,他指挥了著名的青化砭战役,取得了转战陕北以来第一场战役的伟大胜利。记者了解到,毛主席在任家山期间还为牺牲了的刘胡兰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激励了无数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献血献身。
记者看到,碑体旁边的三孔砖窑虽然贴了瓷砖,地上铺了砖,但已经被弃用,院子里杂草丛生。但在碑体向上约两米远的旧居,院子里外都比较干净,一看就是经常有人打理。从外面看,两孔土窑洞都很完整,窑面进行了简单的粉刷,窑洞里的东西已经被搬空,窑顶上方没有掉落的土块。记者了解到,土窑洞塌过两次,80年代初期塌过一次,县文化馆及时进行了修补,后来窑口和窑洞内部塌落破损了,2004年又重新进行了整修。
62岁的黄树华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两孔窑洞里住的人就搬了出去。如果没有人保护,这两孔土窑洞早没了。为了保护好旧居,县文体局还专门在村上雇了3个人管护旧居、清扫周边的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