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由美国人拍的越战电影,更多去关注美国立场,美国军人的命运,这部由奥利弗·斯通导演执拍的《天与地》,如他的其他两部电影《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越南本土战争。越南战争的亲身经历给导演奥利弗·斯通带来深刻的影响,他将遭受浩劫的女性作为该片中的主体。
该片是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根据美籍越南人莱·莉·海斯利布的自传《当天与地互换位置时》和《战争之子,和平之母》改编。讲述了一个越南少女在越南战争中充满坎坷的命运以及她后来跟随丈夫到美国之后奋斗的故事。1955年,美国人发动对越战争,持续了20年,直到1975年,美军撤出越南后,北越共产党发动总进攻,打垮南越政权,解放了西贡,完成了南北统一,越南战争结束。
影片故事跨度几十年,黎里在战争中倍受折磨,美军支持南越政权,越南进入“南北战争”。战争中,像黎里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和老人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为了生存,黎里在美军营区拾荒,姐姐做了妓女,哥哥们上了前线。而黎里也没有逃脱悲惨的命运,并且与一位有妇之夫有了个儿子。
“一百,一人两百!”
“我是好女孩,去你的!”
“跟你做生意这么难,四百美金,你拿350美金,可以回家过个好年!”
“去吧,让他们带着笑容返乡。”黎里迫于生存,答应了。
孩子的哭声回响在炮火弥漫的回乡途中,而村子里唯有的亲人便是母亲了,还有许多失去儿子、丈夫的女人们。没有地方可以安生,到处是战火和杀戮,黎里拿着自己辛苦赚到的钱,再次背井离乡。
而美军却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一道风景。
女友给他介绍了美国军官史蒂尔,他很绅士,只想和她聊天并很尊重她。
黎里独立、追求人格自由,她在一家韩国酒馆做女侍,并不想做妓女。
“我只想和你在一起过一种平静、快乐的生活。”史蒂尔拿出一对珍珠耳钉向黎里求婚。
“我要你与我一起回家乡圣地亚哥,若你愿意,请你嫁给我!”
三年后,黎里和史蒂尔有了一个儿子,战争还在继续。
“美国人不把祖先放在眼里,因此他们肆无忌惮。”母亲劝黎里不要去美国。
“我爱他,他爱我,妈妈!”
残垣断壁、炮火硝烟、成群难民……
黎里和史蒂尔带着儿子奔走在战火中,在商场中躲过生死一劫的史蒂尔对黎里说:“我们携手破除偏见!一起回美国吧。”
爱情不分国家、种族、肤色,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战争中两个不同信仰与敌对国家的男女之间产生爱情并没有错,错只错在战争本身。但是,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差别很大的历史文化以及价值观,很难融合到一起。黎里与史蒂尔回到了美国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西方与东方,诸多文化与观念差异,不久便让他们的婚姻亮起了红灯。
这种差异有时并不亚于战争中炮弹的威力。饭桌上,史蒂尔与家人一起吃饭,谈到了战争。
“他们(越南人)应该感激我们的宽宏大量。”姐姐说。
“他们的伤亡比我们大20倍,他们见到我们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请饶命。”史蒂尔反驳姐姐,却说漏了自己的职业:“我要回到越南卖枪炮,赚更多的钱!”史蒂尔滔滔不绝,全然没有想到黎里的存在。
“我根本不了解你,史蒂尔!”黎里无法接受丈夫的职业,因为她看够了太多无辜的生命倒在枪弹下!”
黎里不愿再当家庭主妇,她有个目标:攒够钱开家餐馆,自食其力,也因此与史蒂尔大吵了一架,甚至动了枪。
两个倍受战争创伤的人,却无法面对和享受应有的幸福生活。
史蒂尔杀人无数,常在梦境中出现自己的种种劣行。黎里常常因思念家乡和母亲,独自落泪。
“肤色虽有不同,苦难并无二致!我们不能放弃,要尽力而为。”黎里与史蒂尔紧紧拥抱在一起,两颗受伤的心灵相互融化。而黎里在美国始终没有找到过归属感。
“若只等晴天才走,永远到达不了目的的。”寺庙里长老告诉黎里。
临回越南之前,黎里与史蒂尔电话告别。
电话这边,黎里告诉史蒂尔:“我依然爱那个在越南遇到的史蒂尔!我依然爱你,史蒂尔!”
电话那头,史蒂尔满脸泪水,他放下了电话,也放下了所有关于战争的恐怖记忆,他用结束生命的方式让战争的创伤消失!史蒂尔离开后的日子,黎里在美国租售房屋,经营餐馆,创造了很多的财富。
战后13年,黎里回到了越南。西贡已改为胡志明市,她见到了那个当初爱上的有夫之妇,他让儿子与他的父亲相认。和平真的到来了,平静、快乐、幸福的生活也到来了。
“一切过去了,许多事都已经宽恕,但你不知道美国人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苦难!”
“除非战胜,否则我们没有未来,我们就像足下的蚂蚁!”
“战争只有一个收获,就是遍地都是坟墓!而在墓中,无所谓做人。”母亲流着泪喃喃道。
影片结尾传来画外音:“没错,我回家了,但家已变了,而我将永远活在两者之间:北方南方、和平战争、越南美国。我生命中注定要活在天地之间,抵抗天命,必将受苦。接受天命、福乐自生。我们有的是时间,重蹈覆辙,但改过向善,一次足已,而我们终能听到灵魂之歌,用它来永远斩断复仇锁链,此刻你就能在内心听到,打从你出生的一刻,灵魂就一直咏唱的这首歌:‘软弱时要坚强,恐惧时要勇敢,迷惑时要明智,抓不住就要放手,永久的胜利是在心中赢得,而非在一片土地上’。”人生对错自有平衡,战争博奕终有结果。(文/赵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