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邓金枝,崖底村“成长”的见证人
正在写防火日志的邓金枝
  1995年,身为村支书的丈夫病重难以继任了,妻子邓金枝站了出来,接过了这副担子。这年,她49岁。她一干就是21年,2016年,在她70岁的时候,好政策来了,作为一位扎根基层20多年的村干部,她可以领上工资了。可为了配合镇上撤村并村计划,她选择了退休,也等于选择了与村干待遇“工资”的“擦肩而过”。 
  这村小得不能再小
  1963年,年仅17岁的邓金枝从集义镇峪口村嫁到几十里外位于大山深处的崖底村,丈夫是大她四岁的李建祥。那时候的崖底村还是个拥有四五百口人的大村。邓金枝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国家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偏僻的崖底村陆陆续续地涌进来许多山东、河南及其他地方的逃荒者,全村甚至超过一半人都是没有户口的“黑户”。
  人口成分复杂带来了人口管理难度的不断加大。一时间,谁也不想担任村干部了,这急坏了当时的公社领导。他们找到了当时在公社修路的李建祥,希望他回去担任村里的村支部书记。1969年入党的李建祥至今还记得,公社书记找他谈话,让他在党旗前承诺:“回去一定要把崖底村的事情办好,不辜负党,不辜负群众。”
  31岁的李建祥回到崖底村,带领群众打坝修地、种养生产,一年四季忙个不停。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的人口却逐年减少,曾经逃荒的“黑户”逐渐走了,“老户”也不断外迁。也是,恶劣的自然条件本来就难以留住人,更别说山高坡陡、土地贫瘠、道路和信息闭塞得令人近乎绝望,更可怕的是这里的地方病令人望而却步。
  1995年,已经当了22年村支部书记的李建祥患上了地方病,整个腿关节肿大,走路都有些困难,村里的事只好让妻子邓金枝去张罗。在这种情况下,有9年党龄的邓金枝就成了新的村支书。面对剩下的9户19口人且人口还在不断流失的村庄,邓金枝感触良多,在这个特别困顿的地方,也许人口的流失并不是件坏事,因为,留在村里,孩子们连媳妇都娶不到。 
  这电通得不易
  2001年,经县委、县政府决定,全乡人口不足千人的鹿川乡被撤销合并到相邻的秋林镇。“如果走大路,差不多要走一百里路,但翻山走小路就只有30里路,所以每次去镇上开会,我都会翻山走小路。”邓金枝说。每次接到镇上开会的通知,邓金枝第二天天不亮就会起来,用开水冲颗鸡蛋,然后背上衣服和鞋,拿根拐杖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才能赶到镇政府。但是往往赶到的时候,身上的衣服和鞋不是湿了,就是被棘刺划破了。邓金枝是个女强人,也是个要面子的人,这时,她会先换上背在包袱里的衣服和鞋。开完会她又要翻越大山赶在太阳落山前再走回去。从55岁到70岁,路是越走越熟了,可是走得也越来越慢了。回到家的第二天她又要忙着给村民们传达会议精神,由于村民住得分散,往往是各家各户走一遍就得一天时间。
  给村里通上电,是邓金枝当上村支书后的第一个心愿。可电被拉到了离崖底村不远的咀上村时停了下来,邓金枝找到电力局的人,得到的答复却是:“你们村里就那么几家人,距离又远,用的电还没有损耗的多呢!”邓金枝不服气地说道:“现在这个社会,如果连电都给村民拉不上,那还当这个支书弄什么!”她一次又一次地跑电力局、找领导,希望给崖底村把电拉上。村里翻山到县城40里路,一开始她步行,后来年龄大了,就骑着毛驴走。7年间,邓金枝累计跑了15次,电力局几乎所有的职工都认识她。每次她走进电力局的大门,他们就说:“看!崖底村的那个老婆子又来缠拉电了。”功夫不负苦心人,电力局终于同意拉电了,但是需要8000元的费用,邓金枝又开始跑资金。最终,附近的林场答应出5000元,镇政府出1000元,邓金枝个人出了2000元,终于给村里通上了电。
  自从当上村支书,她也就成了义务防火员,崖底村近2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97%以上都是森林,防火压力特别大。二十多年来,从一条沟到另一条沟,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都留下了邓金枝的足迹;二十多年来,这个区域内的林区没发生过一起火灾,而回报邓金枝的是七八个护林先进个人奖状。邓金枝坚定地说:“只要我还在村里一天,就绝不能让火在崖底村烧起来。”
  2013年夏季,全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全县的防汛抗洪十万火急,崖底村处于鹿川川道的源头,老百姓大多还居住在窑洞内。暴雨一来,通往村里的唯一一条小路便被洪水淹没了,镇上的干部进不去,村里的群众出不来,能够联系的只有一部时断时续的电话。已经67岁的邓金枝冒着暴雨把全村20多名群众集合起来,在空地上搭帐篷熬了一个多月。“每天在电话里听到老邓说,‘群众都好着呢,有我呢,放心吧!’这句话时,我们提着的心才敢放下。”镇上的一名干部回忆道。
  村里有4名党员,而且年龄都有六七十岁了,但是在邓金枝的带领下依然坚持讨论、学习。特别是邓金枝老两口,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这路说修也就成了
  去年,村支部书记们期盼已久的工资终于可以领上了,一个月超过2000元。同时,全县范围内的撤村并村也开始了。鹿川川道的5个行政村被合并成一个村。已经70岁的邓金枝知道自己跑不动了,继续任村支书的话,不但完不成组织、镇上交给的各项任务,也无力给老百姓办什么事。于是,她主动向镇党委提出了退休,为21年的村支部书记生涯划上了句号。
  退休了的邓金枝还有一件心事未了,那就是村里的路。人口的流失,村里空出来大量的土地。为了核桃摆脱贫穷,邓金枝和乡亲们开始栽种核桃。几年后,核桃倒是见利了,可是路不好,卖不出去。可修路谈何容易啊!今年,县上决定修一条从县城出发贯穿鹿川川道连接沿黄公路的柏油马路,而且就在今年动工,邓金枝和崖底村的百姓终于等到修路的这一天了。听到这个消息,邓金枝激动地说:“路通了,我们打下的核桃,养蜂酿的蜜终于可以卖下钱了,村里环境这么好,以后我们还要盖新农村,发展农家乐,真的希望以前走出去的人还能再搬回来住。”
  其实邓金枝的几个孩子现在过得都很不错,一个孙女甚至在德国留学,她和老伴儿完全可以搬出大山跟着孩子们过。但是,邓金枝和老伴没有选择走出大山,反而是选择了坚定地守护,守护这片土地和田园。在她和老伴儿心中,自己属于这片大山,就要把它守护好,建设好。通讯员 杨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