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五年,许你一座锦城
本报记者 高乐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是延安坚持调结构、促转型,综合实力稳步提高的五年;是延安坚持强基础、促协调,城乡统筹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延安坚持惠民生、促和谐,群众福祉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延安坚持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是延安坚持重保护、促治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的五年;是延安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与读者一起回顾五年来延安取得的成就、发生的巨变,传播延安好声音,展示延安好形象,以实际行动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而热烈的氛围。
  “我们从老城一路骑车上来,吹着凉凉的晚风,走在宽敞的马路上,感觉就是舒心。新城可美了,上面到处都是漂亮的景观植物和花,还有很多休闲用的广场、公园,走累了可以坐下歇一歇,拉拉话……”这两天市民梁磊有几个外地的朋友来延安,他和儿子专程带他们参观了延安新城。听着朋友的一声声惊叹,忙碌了一天的他们觉得异常满足、自豪。
  延安老城沿河谷地带呈“Y”字形展开,是典型的“线”型城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城景争地等越来越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延安的发展。2011年12月,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正式确立了“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以此来破解延安城市发展的困局。时至今日,延安新区开工建设已经近2000个日夜,在9000余名建设者的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延安新区横空出世、逐渐成形,一片荒山野岭变成了一座楼宇交错、道路通达、绿色遍地、设施先进的活力之城。如今,延安新区已成为延安的一张新名片,成为延安人为之骄傲的地方。
  上山建城天地宽,荒山削平起高楼。王亮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2013年起开始参与延安新区土方工程建设。说起五年来的经历,这位朴实的延安汉子感慨地说:“以前我觉得在山顶上造城有点异想天开了,当时山上啥都没有,工程建设难度很大,连吃水都要从山下边拉了。如今再来新区,高楼林立、马路宽阔,变化真是太大了。”
  削山、填沟、造地、建城这一过程艰巨而复杂,延安人迎难而上,克服了资金、土地、征迁、技术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黄土高原属湿陷性黄土地区不能盖高楼的重大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99.64亿元,其中封闭运行项目完成投资200.19亿元;新区开发类项目完成投资77.47亿元;社会资本完成投资21.99亿元。“短短五年时间内,新区完成各类建设项目110个,这在延安城市发展史上绝无仅有。”作为新区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锦刚自豪地说。
  筑梦新城“蝶变”,圣地处处焕新颜。7月的清晨,记者乘坐公交车仅仅用了34分钟,便从市场沟走到了延安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一路穿过拥挤的老城区,到尹家沟时汽车拐上一个平梁后视野突然开阔起来,仿佛置身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伴随着道路两旁不断后退的绿化带,新区中小学校、市民公园、延安大剧院、为民服务中心等依次映入眼帘。 
  “看看现在的新城,很难想象这里五年前只是一片荒山野岭,确实是特别震撼。”“是啊,新城现在交通方便、环境好,特别是政府和学校搬上来以后,人气儿是越来越足了。”……公交车上,大多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上班的人以及办事的群众,讲起新区个个都能说上几句,言语中是满满的自豪感。
  历经五年建设发展,新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备,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七通一平”市政设施基本配备到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快速推进,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打造基本完成,文化公园、市民公园等休闲健身公园广场快速推进,拆迁安置房和商品房项目稳步建设;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新区高中、初中、小学顺利开学,为民服务中心入驻办公,延安大剧院、学习书院等的建成投用……目前,延安新区基本实现了形象初显、功能初具、活力初现,城市发展空间有效拓展、老城密度得到疏解、革命旧址受到保护、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的目标。
  新城老城携手走,延安未来更精彩。延安新区距离老城区直线距离只有300米,目前新老城道路已全部打通,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老城区的交通压力。特别是杨家岭、尹家沟、杜家沟3条新老城连接线成为了延安市区最重要交通干线,每天车水龙、川流不息,实现了高速北出口、枣园等区域与新区及老城双拥大道全面贯通。
  新老城市的无缝对接,让市民有了更大的生活、休闲空间,如今的延安新区,已经成为市民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新区展览大厅的讲解员小李告诉记者,每到傍晚的时候,总能看到很多人在散步、滑旱冰、骑单车、放风筝等,甚至有新人选择在这里拍摄婚纱照,让新区发展来见证他们的爱情开花结果。
  五年,让延安人将一张图纸变成梦想中的锦绣之城。随着新区建设全面提速,这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城,一定会让圣地延安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延安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