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黄龙山〖森林奇遇黄龙 〗
黄龙野生动物保护调查
陕西日报记者 张玲玲 实习生 王泽宇
黄龙县城全景
圪台芍药园
物华天宝——大闸蟹
神道岭风韵
  在黄龙,随便问一个老百姓,都能随口说上好几种自己常见的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为邻,并爱护保护它们,是黄龙人的共识。“褐马鸡经常见,地边经常有,有时候还是成群的。我们都知道那是国家保护动物。”石堡镇贺家崖村村民苏同坡说,“在林子里能见到的野生动物就更多了。” 
  黄龙美景“顶饭吃”
  “我眷恋黄龙,眷恋这块日新月异的土地。我眷恋黄龙,眷恋这块流光溢彩的土地……”
  7月8日,《醉美乡村大舞台》走进黄龙特别节目在农林卫视播出。节目中,黄龙县领导集体亮相,为大家倾情朗诵诗歌《眷恋》,也为黄龙的生态旅游“站台”宣传。
  黄龙县有87%的森林覆盖率和92%的林草覆盖率。早些年,因为这一片林,黄龙县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现在,同样是因为这一片林,黄龙县以生态立县,发展生态旅游,让“黄龙美景顶饭吃”,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黄龙人常说自己“除了绿水青山,再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了”。而就是这样一个只有“绿水青山”,没有能源工业和区位优势的山区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把生态保护的沉重负担成功转化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产业效益。在近年来的延安市各县区综合考核中,黄龙县排名从长期徘徊的中等偏下到2014年跃居第一方阵,2015年和2016年排名延安市第一。
  “以一业兴多业、旅游促四化”,黄龙县用生态旅游的深度发展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经济的融合发展。比如,黄龙县的中蜂产业园区就是一个集培训、旅游、加工为一体的园区。将新能源发电项目区建成生态旅游景区和驿站,既发展了生态工业,又实现了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的融合和补充。生态旅游引领全县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形象地诠释了五大发展理念。
  生态,贯穿黄龙县域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与良好生态的相互依存和对生态的保护,也凸显了黄龙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生态与经济的高度统一。
  黄龙的第一产业主打“多彩黄龙”,到黄龙看画、看花,山下的多彩与山上浓墨浅淡的各种绿色相互辉映。在工业发展上,“生态立县”考验每一个官员的政绩观,选商择资,只有与黄龙生态发展相合拍的项目才能在这里生根发芽。
  在黄龙,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的电话号码十几年不变,“群众都留着我的号呢,碰到需要救助的动物他们就会给我打电话”。在“树顶漫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不时有粗壮的树干从架起的木板路上垂直穿过,树挡了路,却留下了孩子亲近自然的脚步。
  “我眷恋江南韵味的在水一坊,眷恋神秘幽静的无量山,眷恋草甸上的风车,眷恋树顶上的漫步……”“绿”游黄龙,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由着这一份眷恋的牵引,体验“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
  7月5日,黄龙县的神道岭上小雨淅沥,茫茫林海中升腾的白雾使这片山野更显神秘。林间道路上,一只灰松鼠正在路中间聚精会神地享用自己的美餐。突然,前面有一辆轿车驶来,小家伙抬头一望,一脸懵懂,继续埋头“苦吃”。此时轿车已悄然停下并静静地等待。
  神道岭上停留片刻,环颈雉、珠颈斑鸠、乌鸦等不时“亮相”。而这一片天然次生林,也是褐马鸡、金雕、金钱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乐园。
  在这黄龙山的主山脉上,游人惊讶于和野生动物的森林奇遇。事实上,浓密的森林覆盖、多样的动物种类,这些只是黄龙山的日常。最近,黄龙的野生动物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是因为黄龙境内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原麝。 
  6种 原麝更新一级国保名单
  “5月23日中午,我接到石堡镇水磨湾村一位村民的电话,说他们家院子里跑来一只狍子。”黄龙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张文龙和同事一到现场,就初步判断这并不是一只狍子,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原麝。
  这是在黄龙境内首次发现活体原麝,张文龙激动地说:“以前疑似发现过。我们从2010年开始进行田野调查和群众走访,收集了疑似原麝的毛发和足印,发现它主要集中在白马滩镇、石堡镇等5个东部乡镇。原麝主要在石质山区活动,和这些乡镇的地貌是吻合的。”
  这只原麝被发现的时候,身体卡在了两家村民房屋间的缝隙里。野保站的工作人员在一边房屋的墙体上砸开一个洞,将其成功解救。“救出来检查发现,这只原麝只是臀部有些皮外伤,生命体征平稳。”张文龙立即向上级部门作了汇报。
  5月25日,省动物研究所的专业技术人员赶到黄龙,经现场鉴定,确定它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原麝。这只原麝体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7公斤,是一只亚成体母麝。
  由于当地条件有限,这只原麝在黄龙县经过短暂停留后,被带到省野生动物抢救中心进行养护。7月10日,记者电话询问抢救中心,得知这只原麝的外伤还没有痊愈,正在进行消炎治疗并增加营养,等到专家确认符合放生条件后将放归大自然。
  原麝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1000米以上的针阔混交林带。雄麝脐香腺囊中的分泌物干燥后形成的香料就是麝香。近年来原麝在全球范围内数量急剧下降,在许多原分布区已经绝迹。这次发现的原麝,在黄龙县野生动物名录内尚未涉及,属新发现物种。
  至此,黄龙县境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增至6种。它们分别是褐马鸡、金雕、黑鹳、白鹳、金钱豹和原麝。
  87% 高森林覆盖率的屏障
  干了二十多年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张文龙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这些年黄龙县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了。
  四年前,黄龙县境内发现了1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三年前发现4只,两年前发现9只,去年发现16只。“黑鹳的食物是湖泊湿地中的小鱼、小虾和螺类,它生活的环境需要具有丰富完备的生态系统。”张文龙说。
  黄龙县境内有陕西延安黄龙山国家级褐马鸡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8年在黄龙发现时仅有1500余只,到现在已经发展到3000余只。褐马鸡喜欢在灌木丛中活动,而黄龙山中既有低中山的针叶、阔叶混交林,也有高山的灌丛草甸。
  在黄龙,随便问一个老百姓都能随口说上好几种自己常见的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为邻,并爱护保护它们,是黄龙人的共识。“褐马鸡经常见,地边经常有,有时候还是成群的。我们都知道那是国家保护动物。”石堡镇贺家崖村村民苏同坡说,“在林子里能见到的野生动物就更多了,野猪、野羊、果子狸都是常见的。”
  黄龙县境内有225种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的青睐源于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人为干扰的减少,更是因为黄龙县域内优越的生态环境。黄龙县有87%的森林覆盖率和92%的林草覆盖率,境内的黄龙山被称为陕西的“一叶肺”,是我省五大林区之一,为周边6个市县提供饮用和灌溉用水。黄龙山是横亘在关中和陕北之间的一道绿色屏障,对维护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9.12亿元 在生态保护利用中受益
  良好的生态,是黄龙山动植物赖以生存的保障,也是黄龙县域发展最大的资源和优势。“树顶漫步”“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近几年,黄龙生态旅游的品牌越来越亮。去年,总人口只有5万人的黄龙共接待游客152.2万人次,同比增长86.5%;旅游综合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159.8%,做到了“黄龙美景顶饭吃”。
  以前黄龙的美景在山上,现在,让绿色下山,让森林进城,让花带上路,让园艺普及,已把黄龙装扮成了一个园林城。以前黄龙天黑以后街道上很少有人,现在县城夜景也成了游人的期待。龙湖景区、无量山居、百鸟林、龙城之窗、“树顶漫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生态旅游项目的建成使用,使黄龙的生态旅游从“零起步”发展到“井喷”,成为黄龙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利用的前提是保护,黄龙县的产业布局充分考虑到了生态保护。黄龙在第一产业中打造“多彩黄龙”,种植油菜、油葵、荞麦、高粱等经济作物,四季不同色的花海成了黄龙旅游一景。而蜂蜜、大闸蟹养殖、农家杂粮等亦受到游客青睐。在工业发展方面,黄龙县选商择资,坚持“零污染”和对污染“零容忍”,对每一个拟招商项目先算“生态账”。大力开发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风光无限”成为黄龙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今年上半年,黄龙接待游客已经达到156.4万人次,超过了去年一年的接待量。旅游升温、游客骤增,如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证黄龙的良好生态不被破坏?
  黄龙县委书记任高飞说:“黄龙的生态旅游强调理性发展和错位发展。理性发展就是用生态的承载量来确定游客的接待量,根据黄龙‘十三五’规划中的城市面积规划,我们将把每年的游客数量控制在350万人次以下;同时,通过错位发展重点开展生态体验游,用旅游产品的定位控制游客规模。这样既保护了黄龙的青山绿水,也擦亮了黄龙生态旅游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