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意见晒上墙 件件有着落
——“问题墙+回音壁”制度架起干部群众的“连心桥”
  本报记者 谷嫦瑜 刘小艳
  “这边是郭凯、李海堂、韩保健、王生玉几个村民提出的7个问题,这一边是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反馈的情况……”7月18日,在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的党员活动室院内,冯庄乡党支部副书记王生海指着院内的一面“问题墙”向记者介绍。
  记者看到,“问题墙”上关于农家院周边、停车场、河岸等地绿化不到位的问题,已于4月底前得到了解决,已完成了相关绿化;有群众提出的村内巷道未实施点亮工程,于5月底前解决,村内巷道已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完成“点亮工程”;针对去年治理的300亩高标准农田未分配的问题,经过村民大会讨论后,也已经制定分配方案,将土地分配到户,现全部耕种……“问题墙”上的问题基本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如今,像康坪村这样的“问题墙”已遍布全市基层党组织。不管是在城镇或是乡村,在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办公地的醒目位置,都会有这样的一面“问题墙”。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张贴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回音壁”则根据群众反映,及时跟进和反馈落实情况,向群众公开展示,接受群众点评。小小的一面“问题墙”,有效拉近了党群关系,端正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不少群众感叹:“延安时期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2015年,申连庚调任冯庄乡担任党委书记一职。面对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风不实、党群关系薄弱等问题,他和乡党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在乡村两级醒目位置设立“问题墙”,针对梳理的问题列出“责任清单”,出台工作激励和考评机制,进一步理清工作任务,着力解决了责任不明、考核不严、追责不力等不严不实的问题。不到一年时间,冯庄乡面貌焕然一新。申连庚告诉记者,“问题墙”的推行,使冯庄乡的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使精准扶贫工作措施逐步得到落实。通过“问题墙”的公示,乡上的信访矛盾纠纷明显减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也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冯庄乡工作任务的落实,离不开“问题墙”的推行。它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执政为民、为民谋利的要求体现到基层工作的实际中去,继而在全市推广开来,这让申连庚也觉得非常自豪:“‘问题墙’的建立,让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显现出了制度创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今,“问题墙+回音壁”制度已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
  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推进基层党建“四化”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和抓手。在全市推行的“问题墙+回音壁”制度,就是让好制度在刚性执行中彰显威力、在长期坚持中焕发活力。在办公场所或其他醒目地方,建起“问题墙”,让群众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由谁来解决、什么时候能办好。同时,针对“问题墙”上的每一个问题,明确了整改进度和时限,在“回音壁”上一一作出回应,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
  近年来,随着“问题墙”制度的推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基层党员干部履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宝塔区姚店镇杨家砭村提出高速路口无监控,致使事故频发,严重危害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后,姚店镇党委积极回应,多次与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协调对接,在事故多发地段设置3处道路警示设施和减速带,在210国道和高速公路连接线上安装了两套价值30万元的限速监控设备,有效遏制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通过“问题墙”公示,“回音壁”回应解决,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使基层信访矛盾纠纷明显减少。2016年,宝塔区非正常访、积案存量及违法信访行为大幅下降,有效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问题不上交。该制度推行以来,全市梳理出涉及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农业主导产业、规范村级事务管理等问题4.2万个,已解决问题近4万个,实现了百姓“出题”、党员“答题”、群众“打分”的良性互动,看得见、摸得着、易评判,收到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