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华镇益播香菇专业合作社 ●待接种菌棒 ●招安镇李塔村养驴厂 ●贫困户张桂富正在樱桃园除草 ●小香菇孕育新希望 ●南沟矮化密植苹果园 ●扶贫务工队正在苹果园里搭建防雹网 ●油菜花海吸引游客纷纷拍照 ●南沟村生态酒店 ●油菜花海 安塞区地处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虽然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但自然条件差,农村人口多,整体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战线长。
近年来,安塞区着重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按照长效致富与短期脱贫相结合的原则,以“长抓苹果、中抓香菇、短抓养殖”为发展思路,着力培育山地苹果种植、日光温室大棚弓棚蔬果、大棚香菇种植、舍饲养驴等特色产业,保证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两项长短结合、互为补充的致富产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精准施策
小香菇带动脱贫大产业 今年59岁的张世俊和老伴儿居住在安塞区建华镇肖官驿村。由于老两口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行动不便、劳动吃力,这些年仅靠种五六亩玉米、糜子等农作物为生,一年收入不到2000元,是村里“数扶难富”的贫困户。2016年,安塞区建华镇成立了以香菇种植为核心的安塞益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刘涛介绍,合作社负责前期菌的培养,培育成熟菌棒之后再由农户在自己棚内培育,同时合作社还负责最后的收储销售,而农户也可以自主销售。听说镇上搞起了香菇合作社,老张第一时间加入了进来,去年培育了1200个菌棒,收入就达到了7500元,不到一年就尝到了种香菇带来的甜头。
张世俊给我们算了一笔账,1个菌棒可以产约2斤香菇,每斤的收购价在5-6元,1个菌棒的成本价为4.5元,其中政府对贫困户每个菌棒补贴2元,再减去后续培育的花费,每个菌棒的纯利润可以达到6-7元。
“今年我还打算再弄5000到6000个菌棒。”张世俊说,培育香菇只需要温度适宜、适当浇水就行,比种植大棚蔬菜、苹果需要的劳动力少了很多,对今年收入翻番很有信心。
安塞区副区长刘鹏程说,考虑到贫困户居住分散和年龄偏大,同时缺少资金和技术,不适合一般的帮扶产业。经过一两年的摸索考察,安塞选择了适合群众分散来种植的香菇产业,“只需要一个简易大棚就行,更不用费太多劳力。”
他表示,到今年年底,如果合作社达到年培育200万棒菌棒的话,按照1户5000棒来计算,至少有400户贫困户能够达到张世俊家的水平,生活水平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目前,香菇产业已经辐射到安塞全域,成为当年就可见效的致富捷径,截至今年5月,全区已经落实发展香菇340万棒。
长短结合
特色养殖加蔬果种植打造脱贫“双保险” 安塞区招安镇李塔村发展的养驴产业,正成为安塞产业扶贫的一种新模式。合作养驴产业是由驴业公司提供2头基础母驴、3头肉驴给贫困户饲养,由贫困户喂养12个月,农户每户贷款5万元作为保证金交于公司,贷款到期公司负责偿还(农户不承担利息),区、镇再给予贫困户养殖补贴,同时贫困户还可享受公司提供的1000元前期圈舍建设补贴,最终驴子育肥后按照增重量以市场价回收。
“我们还提前为所有驴子买了保险,免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同时,保费也由公司承担。”招安镇干部牛志伟说,贫困户3年下来,养驴的收入可达近10万元。今年全镇选择了200名贫困户进行合作养殖,有望仅靠这项产业实现脱贫。
“养驴周期短、见效快,一头驴出栏仅需18个月,而农户自己只需要养12个月。而且本地人原本就有养驴子的技术,所以是一项非常好的扶贫产业。”安塞区扶贫局副局长冯杰说。
在招安镇白渠村,樱桃种植和合作养鸭成为贫困户脱贫的“两把刀”。白渠村村支书王平说,全村209户中有贫困户25户,全部都参加了合作社的这两个产业,实现了产业帮扶全覆盖。
招安镇白渠村贫困户张桂富,是全家5口人中唯一的劳力。以前家里种了4亩玉米,养了四五头猪,每年收入不到7000元。在镇上开展产业扶贫后,他同时加入了樱桃种植和合作养鸭的合作社,去年养鸭分红得了2000元,樱桃种植分红得了3600元,再加上他在樱桃园打零工挣下的8000元,去年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了1.36万元,相较去年收入翻了一番。“等今年樱桃园采摘收入增多,我们以后每年分红就有5000元哩!”在樱桃园里松土浇水的张桂富笑呵呵地说。
分管全区扶贫工作的安塞区委常委陈富山表示,安塞把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都纳入到产业扶贫中来,让贫困户用自己的能力改变现如今的贫困生活。“特别是让贫困户至少有两项脱贫产业,长效短效结合帮助他们脱贫。”
产业搭配
全方位多举措铺就致富路 山地苹果是安塞区优先发展的农业产业,也是贫困户脱贫的一大利器。然而,这一产业也面临着农村土地撂荒严重、农村劳动力匮乏等因素带来的苹果产业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从而对贫困户脱贫的带动作用还比较薄弱。为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以来,安塞区通过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承包、入股、兑换等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大户、农业产业化公司中共同致富。
高桥镇正在创建延安市精准扶贫示范镇,这里是汇聚安塞产业扶贫特色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陕西果业集团在安塞进行集中苹果种植的一大基地。高桥镇镇长张泽林介绍,目前仅在魏塔村就依托陕西省果业集团流转土地2019亩用以规模化种植苹果,共涉及农户119户,其中贫困户63户。陕西省果业集团利用扶贫专项贷款无偿提供给贫困户,将贫困户纳入到果园种植中来,贫困户可以按年取得分红。目前,第一年贫困户每户分红1800元,等果树成熟之后每年分红约为3000元。
“我们通过党支部引领,成立专业合作社与企业洽谈用工需求,然后合作社和贫困户对接分配。”高桥镇副镇长张光红说,这样既可以集中用工力量,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还能保障了群众权益。目前魏塔村贫困户通过合作社与陕西省果业集团签订长期用工协议,工资为每天110元。
此外,高桥镇利用区位和自然条件优势,建设了生态休闲观光基地建设,南沟村、高桥村两个生态园区,培育了S303沿线大棚草莓、小瓜采摘体验地,同时带动贫困户通过参与到观光农业和开设农家乐来进行脱贫。“今年五一我们搞了个油菜花节,四天时间就吸引了35万人次,未来我们争取吸引50万到100万人次。”张泽林说。
企业对口帮扶也为安塞产业扶贫工作带来良好作用。2012年以来,陕西兵器工业系统就与安塞区进行对口帮扶。陕西省兵器工业局组织在陕的10个企事业单位,对安塞区9个贫困村进行了扶贫,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种植产业、牲畜养殖和帮扶助学等方法累计在安塞投入330万元。“初步解决了包扶村的人畜饮水、清淤坝和道路排水、产业脱贫等燃眉之急,同时形成了一定的脱贫造血功能。”陕西省兵器工业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李俊策说。
在产业脱贫上,安塞区还重点推出了合作社帮带、企业大户带动、土地流转和果园托管、支部引领等四种模式,有效地推动了产业扶贫的落实。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2015年,安塞完成贫困人口脱贫3021户、8354人,人均纯收入达到4860元;2016年,完成脱贫1703户、4456人,人均纯收入达到5320元,74个贫困村能够(实现)“摘帽”,兜底保障2042户、3619人,在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全区人民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生活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通讯员 蔡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