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延安:用好党建“加法”做好贫困“减法”
本报记者 惠慧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这一关键,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从经济转型着眼、从精准脱贫入手,构建起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统筹推进的“党建+专业合作社”“党建+脱贫攻坚”“党建+便民服务”等新机制,把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有效激活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为我市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追赶超越提供了强劲动力。
  党建+专业合作社走出一条强村富民路
  “香菇种植投资小、见效快,从去年加入合作社到现在,我已经收入2万多元了,比以往在外打工稳定多了。”7月24日,安塞区建华镇郝家坪村村民高海斌正忙着给大棚里的香菇棒降温,看着即将出茬的香菇,他的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2012年秋,村支书卜海升建起了第一座香菇大棚,初见效益后,卜海升积极发动该村党员带头发展香菇产业。2013年8月,以村支部为引领的创新香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卜海升任理事长。合作社采取统一调运菇料、统一制作菌棒、分户细微管理、统一收购销售的管理机制,社员通过“先借菌棒种植后还菇”的形式,在收获之后还回欠下的菌棒钱,规避风险,增加效益。
  “2016年,政府出台了买棒补贴、修棚补助等新政策后,我们的股东由原来的13户增加到56户。现在社里年生产菌棒30多万棒,产值能达到300多万元。”卜海升高兴地说。在政府引导下,目前安塞区坪桥镇、镰刀湾镇、建华镇等地建起了多个百万棒以上的香菇生产示范基地,已有更多农民参与到香菇种植中来。
  据统计,目前,全市有968家合作社及涉农企业通过“党建+合作社”模式,把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优势与专业合作的市场、技术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党员个人示范合作社、企业辐射引领合作,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强村富民路。
  党建+脱贫攻坚不让一户贫困群众掉队
  年轻党员崔德印是宜川县交里乡岔口村的一位普通农民,2016年,他通过多次学习试验,成功培育出平均亩产值14000元的人工羊肚菌,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致富路上,不能让一户群众掉队!”2017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崔德印成立了益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将岔口村41户贫困户纳入股东,每户在羊肚菌种植基地拥有一座4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
  村民崔德位一家以前一直依靠9亩玉米地生活,是村里的贫困户。在崔德印的说服下,崔德位将家里的土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给益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用扶贫资金入股该公司。
  “当初没资金,没技术,根本不敢种羊肚菌,崔德印就多次鼓励我,承若免费提供菌种,手把手教技术,还答应将生产出的羊肚菌全部回收,统一销售,这才消除了我的后顾之忧。”崔德位感激地说。如今,崔德位不仅在公司提供的大棚里种植羊肚菌,还在公司打零工,一年总收入达5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宜川县有349名像崔德印这样“有头脑、有实力”的党员,通过开展党员带富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头雁”作用,带领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长期稳定增收致富。据统计,目前全市有2136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帮扶5721户贫困户。
  党建+便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我儿子的独生子女证在第一书记李冬的帮助下,一会就办下来了,有了便民服务中心,群众再也不跑冤枉路了,真是省心又省力。”提起便民服务中心,家住黄陵县双龙镇南峪口村的吴战平赞不绝口。
  吴战平口中的便民服务中心,是黄陵县以支部为主导,以党员为主体,依托党员活动室建立的。在南峪口村的便民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这些事项为您代办”的干部代办指南挂在醒目位置,内容覆盖涉农惠农政策共49项。据村支部书记吴二民介绍,该村支部还在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金融网点、电商服务站和务工中介平台。“村里还组建了由党员牵头组成的应急志愿者服务队,村里谁家水龙头漏了、电路断了,这支队伍总是二话不说便赶来处理,真是非常方便。”吴二民说。
  “通过‘党建+便民服务’,党员干部贴心细致的服务,换来了群众的信任,换来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黄陵县委书记孟中华说。
  据悉,如今,我市像南峪口村这样的便民服务中心和站点,全市已建成521个,共组织2.8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零距离”服务群众岗位4.4万个,通过构建全覆盖、无缝隙的县镇村组四级便民服务体系,有效打通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