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宝塔山下再铸双拥丰碑
本报记者 房佳 通讯员 曹琦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庆祝建军90周年
  延安是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的发祥地。早在1943年10月1日,毛主席在枣园的窑洞里就为党中央起草了《开展根据地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党内指示,明确把双拥作为处理军政、军民关系的重大准则。
  岁月更替,传承不老。今天,延安军地不忘初心,传承延安精神,生动诠释双拥传统的时代内涵,谱写了一篇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动人佳话。
   思兵忧,解兵难,暖兵心——让每名官兵练兵打仗无牵挂
  肩扛星星的军官,满面欢喜的地方领导,双双登门送喜报,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前来看热闹的乡亲们把院子围得水泄不通……近年来,延安军地领导为立功受奖官兵上门送喜报成为常态。
  延安是双拥活动的发祥地,延安军地历来重视军人军属的优待工作。在全省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办好九件实事”活动之际,他们积极响应,主动作为。事虽小,但却合兵意、暖兵心。
  “作为双拥传统的发祥地,搞好拥军优属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记者了解到,为确保“九件实事”活动落到实处,延安军地相关部门召开活动推进会,并表彰模范军属、双拥模范等先进典型,营造了爱国拥军、强军兴军的浓厚社会氛围。
  近年来,当兵冷、征兵难、退兵多是各个地方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革命圣地延安,依然不能避免。
  “征兵难不难,取决于我们拥军优属工作实不实。”基于此认识,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他们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军人军属优待保障,连续多年圆满完成兵员征集任务,大学生征集比例居全省前列。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系列有效的举措,推动拥军优属工作不断深入,不仅使全市崇军尚武蔚然成风,更激发了部队官兵爱军精武、建功军营的内在动力。
   进学校,来村庄,到场馆——让驻地百姓生活更小康
  “扶助中小学校13所,帮建村庄1个,共建红色场馆1处……”翻开延安军分区工作日志,一件件帮扶共建的暖心事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把驻地当故乡建,把驻地百姓当亲人帮的真挚情谊。
  “习主席的嘱托犹在耳边,不敢丝毫耽搁。”习主席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延安军分区党委立即行动,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着眼于帮助老区全面脱贫的目标,开展“百校助学、百村扶贫、百馆共建”工程建设活动。
  在百校助学中,他们根据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专门研究制订了《军分区开展“一部一校”帮扶活动三年规划》,援建学校已成为当地硬件建设的“样板学校”,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消除失学的“关爱学校”;在百村扶贫中,他们积极推行“一村一品”“一部一村”工程,帮助发展“果畜共建”优势特色产业,组织民兵科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讲种植技术;在百馆共建中,他们结合驻地红色场馆多的实际,协调专项资金230余万元,深度挖掘史料,加强遗迹修缮保护。
  调整改革开局之年,该军分区科学处理改革期间的工作冲突,拿出专门的时间和精力,全面总结往年经验做法,进一步梳理内容、规范机制、提升效益,将“三百工程”不断推向深入,成为实实在在惠及驻地百姓的民生工程。   
   搞建设,保平安,惠民生——让共建美好家园成共识
 “革命战争年代,延安人民用小米养育了人民军队,哺育了中国革命,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人民。”延安军分区政委阎能利如是说。
  延安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延安军分区官兵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己任。近年来,延安军分区组织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入到延安生态环境建设中,积极开展“我为延安新区种棵树”活动。他们组织各县(区)人武部继续实施500亩“双拥林”“民兵林”的建设工作,大力开展“美化圣地、净化城市”活动,为共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2013年,延安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强降雨,导致上万名群众受灾;2014年,子长县芽坪煤矿7名矿工被困矿井;2015年,宝塔区南泥湾镇森林山火……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总能看到延安军分区官兵闪光的身影。
  “为驻地百姓排险解难,当好‘守护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该军分区司令员彭导荣告诉记者,他们担负着延安境内抗洪抢险、防火灭火、护矿护油护气等任务,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他们就会始终战斗和冲锋在最前面,任务不完成不下火线、群众不撤离他们不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