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在《建军大业》中感受精神的魅力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40余名青年演员献最硬表演。
  恰同学少年,路隘林深苔滑,风展红旗如画。
  趁年轻,干大事!这是电影《建军大业》带给我们的震撼。
  《建军大业》是对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庄重献礼,影片真实再现了正当青春的革命先辈们胸怀家国、创建一支人民军队的光辉事迹。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影片,《建军大业》紧跟时代要求,揭示了一支正义之师、胜利之师的历史原力,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具有史诗般的宏阔主题和时代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建军大业》在这方面做出了应有的探索。
  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惨烈;南昌,起义军凌晨的第一声枪响;井冈山,朱毛会师的星星之火;三河坝,起义军以少战多的悲壮。为了拍出“建军”的气势,片方在人力方面也是“出动了千军万马”,参与拍摄的人数远超“建国三部曲”系列前两部作品《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更创下近十年来华语片新纪录!
  筋骨是文艺作品的思想立场,体现着作品的民族信仰和时代精神。电影选取“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和井冈山会师四个历史片段,构建起了影片的结构和场景,为我们讲述了一支具有革命信仰的军队的诞生历程。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千难万险的奋斗,以及开国领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想信念,无不展示着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一个没有政治立场、崇高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同样,一支没有政治立场、崇高信仰的军队也是不堪一击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正是这部影片的筋骨,是直逼灵魂、深入骨髓的强烈表达。
  《建军大业》的台词每一句都有历史背景,从其中可以读懂1927年的中国和中国革命。周恩来:“打倒列强,统一全国,再造共和,这是孙先生的终生理想。”这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夜,周恩来被出身黄埔的斯烈、斯励兄弟扣押,关键时刻,他的一番慷慨陈词让兄弟二人内心动摇,最终成功脱身。贺龙:“但是哪个朋友值得交,哪个是嘎杂子,我是分得清的。”如此率性的发言,出自豪爽的贺军长不禁让人会心一笑。国共两方都在争取的贺军长要站在哪一边?这句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吧。朱德:“我们今天的行动,就是要为中国革命留下种子。”三千人对三万人,三河坝战役以少战多,打得壮烈而惨痛。朱德的这句话,意义非凡,懂得了他在说什么,就能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三河坝战役的重要地位。
  所谓有道德,就是“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20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处于一个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混乱时代。在影片中,各路军阀窃国诛心,只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救国救民。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明白道德的力量,也深切感受到了道德的重塑何其艰难。《建军大业》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表现了艺术化的历史,我们不能完全以历史的标准来评价它,但是影片中所塑造的艺术人物,以历史本来面貌为底色,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
  优秀的文艺作品还要有温度,需要在历史细节的刻画中凸显道德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建军大业》的温度体现在文艺性上,那些审美理想和独立价值,通过技术上的精良制作和艺术上的精湛表达,巧妙地蕴含在影片的思想主旨之上,自然地传递给了观众。观看《建军大业》时,我们不时会被画面和语言所触动,在热血沸腾、满腔愤慨时流下感动的泪水,那是历史片刻定格为细节画面的力量。朱德率三千将士阻挡钱大钧的三万大军,取得三河坝战役的最后胜利,胜利是光荣的,然而战争本身是残酷的,影片真实地再现了战役的惨烈场景,有超乎想象的艺术表现力。同样,毛泽东告别妻儿也是一场感人至深的戏,杨开慧一句毅然决然的“别回头”,瞬间揉碎了多少观众的心。正是这样的细节,给影片增加了感人的温度。
  《建军大业》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震撼和感动,更有挥之不去、历久弥坚的精神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