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朋友圈是一堂奇妙的课
我们不可能隐居山林,跟人互动而减低到最小成本,恐怕是社交媒体最大的贡献
  一双高跟鞋或衬衫,是否过时了?该如何融入个人特质的穿着?网购与社交媒体逛一圈,立即找到答案。
  即便是你遮盖了自己的脸,正如脸书取名Facebook,聚集了众生相,任谁也无法逃脱被观察被窥伺被发现的命运。朋友圈也是如此。因此,我的许多朋友至今不用朋友圈,或者只看不贴任何讯息,被我称为:看白戏!然而,这也是众生相其中的一种,你的遮掩成就了显而易见的另类面貌与旁人猜想你产生的偏见,日久成形象。
  我们不可能隐居山林,跟人互动而减低到最小成本,恐怕是社交媒体最大的贡献。如微信节省了与朋友约会的通话焦虑,且记录着所有你可能会再度使用的信息,尤其是让人回味再三的餐饮与其从业人员,仰赖着社交媒体的记录,我不需要堆积找不到的名片,以及问路记住名字的恐惧。
  朋友圈,既是自家客厅,也是图书馆,更可以是生活字典,还是各种求救与布施的殿堂。这短短几年,恐怕是全人类最有学问的时期,人人轻而易举地学识丰富,且被迫大量地学习。  
  “清晨起床,在楼上健身房拉筋运动,然后下楼给一家人做早餐,阳光很好,院子用餐是最大的享受。拿出每年到巴黎采购的大花餐桌布,今年去捷克与匈牙利旅行又买了新的餐具,餐桌椅是刚从英国订制的。幸福的一天开始了。”这是朋友在朋友圈上的日记,附上阳光明媚景致风雅的居家大花园现场照片,图文搭配如电影,从建筑到装修与装置艺术,是全家人合作的成果。
  你可以感受到她的美好,自己做不到,但有人快乐便也跟着高兴起来,佛学名词叫“随喜”,随着别人的欢喜而欢喜,一毛钱不花,便瞬间拥有同样的幸福。
  刚开始听到“红眼症”这样的名词,问了好久才明白,原来就是佛学名词说人心三毒承受的苦里,是紧接着贪婪后衍生的嫉妒,嫉妒激发嗔恨,又累积成第三毒的愚痴。愚痴,大概是人生中最大的苦吧!
  当然,你也可以效法藏传佛教的方式,将毒变成药,把贪婪变成动力,将嫉妒换成力量,便不至于堕入愚痴的轮回。经典说六道轮回里最好的选择是出生为人,而非去天堂。所谓天堂,大约就是第一段描述的幸福画面,若非各种激励人心的“苦楚”,我相信,长期生活在“幸福”里的人,脑袋会慢慢像生锈的螺丝,无论如何都没法使用了。学习,需要一个理由,这勾引你用力往前走的红萝卜,必须魅力十足,最好是救命仙丹,让你扑上去而非跟着走,这扑上去的力道,来自深深的伤痛。而感受到苦,是人类独具的本能,在其他六道里的生命,无论是天道还是鬼道,都有各自无法转苦为乐的因素,只有人能感受苦所带来的学习能力,所以佛陀四圣谛的第一堂课,便是认识“苦”。
  贪婪不是错,这是很稀奇的看法,贪婪变成制造业,便生机勃勃地刺激了创意;嫉妒不是错,有了嫉妒,便能让人三步两步地奔跑,发挥无止境的潜能;嗔恨可以无过,唯有认知或觉知到嗔先伤害了自己,才能产生智慧,最终摆脱愚痴。
  启用朋友圈以来,常有朋友在上面求救朋友圈大神,比如计算机软件、生活琐事、专业探问,几乎都能找到帮手。而我最大的收获,是增广见闻,甚至随时享受平时要花大钱去国家剧院或音乐厅才能有的经典曲目,以及各种不可思议的魔术与科技,仿若重新回到学校般,却更广泛地认识了眼前的世界。
  我虽然穿着随便甚至有时过于邋遢,却忍不住赞叹朋友靓丽地出现,偶尔品评一下,享受周遭朋友的穿衣讲究,不费工夫便得到了视觉盛宴。讲究,是项体力活,必须付出很多,懒于折腾的人,只能拥有视觉,去看去听,平白取得脑海里的美丽画面,我猜这就是佛经里说的“随喜”吧!随喜的愉快,就是免费享受大餐。
  启动手机生活后,至少周遭人更有个性,也开始各自展现不同的品味,多样世界成为可能,反而提高了普遍的宽容与接纳,虽然,常常有人在朋友圈的面具下展示狰狞,却同时释放了毒素,我相信这样的放肆也许是健康的。(文/陈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