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养牛场 贫困户院落一角 贫困户新建猪圈 冰草沟苹果产业 “产业搞得红红火火,群众脱贫信心满满。”近年来,吴起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以党支部牵头、合作社拉动以及能人大户的带动,在脱贫攻坚战中创新“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帮扶新模式,为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铺就了“光明大道”。
产业到户 脱贫致富
近年来,吴起县加大财政投入和兜底帮扶力度,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八个一批”工程,努力使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铁边城镇的田南湾行政村,辖9个村民小组163户,总人口654人。过去该村自然条件差、居住分散、贫穷落后、封建迷信活动盛行,加之交通不便、通信闭塞、饮水困难,发展困难重重。2012年以来,在吴起县委组织部的包扶和带领下,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扶持力度,定期指定一名干部进村蹲点抓扶贫,并选任一名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任该村第一书记。
包扶队通过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多次召开“两委”会、干部群众大会,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惠农政策,制定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长远规划和实施方案。4年多时间,该村开通了所有道路,新建了通信网络,解决了人畜饮水,发展了蔬菜大棚、舍饲养羊和养猪等诸多产业,年总收入721.4万元,已实现全村整体脱贫,集体摘掉贫穷帽子。该村现形成荞麦、玉米、豆类等杂粮和舍饲养羊等主导产业。2015年年初,在包扶部门和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县蔬菜中心对邵湾村民小组的日光温室建设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共流转土地68.5亩。村里共建成9-5式高标准日光温室53座,当年棚均纯收入0.8万元左右,全组一茬总收入42.4万元,加上劳务收入27万元,两项共计69.4万元。为进一步规范运营,村上还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协调管理、统一作物布局、统一技术指导,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管理模式。2016年,该村又引进民营企业,集中流转了侯崾岘、杜崾岘、高崾岘、田西湾、川口5个村民小组山地、塬地538亩进行苹果园建设,村民以每亩200元的承包价格将土地统一流转给企业,20户平均每户每年可收承包费5380元,流转期限5年,待挂果时交由农民自己管理、受益。建园中,村民积极投身劳务之中,户均可创收劳务费8000元以上,企业与全村163户农民确定了合作关系,辐射带动全村种植山地苹果1104亩;在畜牧养殖业建设上,该村形成了以大户养殖为主、小户养殖为辅全面覆盖的养殖模式。据悉,一个养猪场年均收入35万元,两个羊场年均收入各8万元,新建油房年均收入20万元。目前,全村共发展起7户示范专业户、户均年总收入高达13.8万元,2016年该村实现人均纯收入1.1万余元。
“没有党的好政策和政府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谈起自己现在的生活,吴起县铁边城镇油寺村52岁村民曹居清十分高兴。据悉,在包扶队的帮助下,曹居清夫妇建起两座大棚。“去年大棚已经看到成效了,两棚香瓜和辣椒卖了7万多块钱,解决了不少问题。明年我还想着再承包两个大棚,家里种植的10亩山地苹果今年已经也开始挂果了。”曹居清说。
“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铺就产业致富路
为切实打好脱贫攻坚战,吴起县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了1个县级指挥部和9个县级领导挂帅的镇(街道)指挥部,整合“四支队伍”形成91个村级指挥部,并实行县级和部门领导包抓镇(街道)、29名县级领导包抓33个贫困村,夯实了1260名科级干部结对帮扶工作。
吴起街道办南沟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发”的发展模式,在村主任的带动下,村上成立了湫沟组养驴专业合作社,并在原有庭园养殖的基础上建设了一座50条国模化的标准化养驴厂。据悉,目前合作社带动全村22户贫困群众发展驴肉养殖产业,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的贫困群众15户参与到驴子养殖中来。与此同时,结合县上针对贫困户的产业扶持政策,每头驴补助2000元,每户不超过5条的扶持办法,全村共计享受7万元政策补贴。
为了达到全村贫困群众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在发展驴肉养殖业上,该村采取了入股、代养、借养三种养殖模式。针对无养殖能力的重点户,将县上财政补贴资金入股到合作社直属养殖场,实行年底分红,目前吸纳本村2户,邻村3户。针对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的贫困户,农户将驴子买回,交由合作社代养,每月按养殖成本付给养殖场一定的费用,销售所得归农户所有。
同时,该村为了打消贫困户发展肉驴养殖产业的销售顾虑,采取了统一销售、合作社与养殖户签订包收合同的办法,带动了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养殖业中来。
张继强是该村卜罗寺组的贫困户。“现在市场上驴肉价格高,我今年准备从合作社借2头驴养殖,估计明后两年可以收入2万元以上。”说起养驴,他信心满满。
“企业+能人+农户”为产业致富助力
在精准扶贫中,该县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带领贫困户发展以山地苹果为主的长期产业和以养殖、大棚种植等为辅的短期产业相融合,采取支部引领、企社联合、订单饲养等模式,以稳定的收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使贫困户足不出村,就实现了“农家变农场,农民变工人”的角色转换,增强村民脱贫信心。
2011年12月,村民高起东当选党畔村存主任,挑起全村脱贫致富大梁,带领村民治沟造地,发展种养殖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使一个213户、913口人的小山村迈上了致富的路子,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2016年,高起东争取世行项目贷款和县上投资457万元,拓宽了湫沟至柳沟6公里道路,新修桥涵4座;拓宽了清水岔组土路3公里,完成了党畔至湫沟12.6公里四级沙石路铺设任务;与采油厂协调,新修村级油路14公里,结束了村里没有柏油的历史,解决了村民雨天出行难的问题。村子里群众种地都得上山,沟里仅有的一点平地,人均不足2分地,加之山上的地都是窄条地,只能种土豆。他积极与市县水务局协调,争取投资2544万元,治沟造地1680亩,山坡窄条地治理为宽条地1620亩,人均由原来耕地2.3亩增加到4亩。2016年,他率先建起了家庭农场,种地300亩,购买了农用车、大型拖拉机、播种机和铡草机等农用设备;投资300万元新建羊场1个,羊子存栏2200只,养牛46头。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又自发建起羊场2个;新建养猪大棚12座,简易猪舍14座,养猪存栏315头;推广种植全膜双垄玉米1436亩,脱毒马铃薯1600余亩。他还组织有劳动能力的100多名村民到他的绿化公司打工,人均年增加收入达3500元。村上存在手机信号较差、看不上电视、农电动力不足等问题,经他多方协调,村上新建移动、电信信号塔各1座,村上户户安装了村村通,实现了广电和通信网络全覆盖;完成村上低压电网改造任务,解决了3户未通电农户的照明问题。五年来,村上基础建设、产业开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群众生活得到了稳步提升。据统计,目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2200元增加到2016年的7968元,党畔村退出了贫困村行列,2016村里贫困户35户有16户脱贫。今年,他自费投资10万元,为群众栽植苹果150亩,带头种植新型菌草100亩,动员群众集中连片种植黑豆700亩。村里精准识别的26户重点贫困户,除老弱病残外,已有22户入股到他的家庭农场,由他带动脱贫致富,年终分红,3年期满,返还本金,贫困户乐得合不拢嘴。五年多来,他资助贫困家庭超过10万元,动用自己的铲车免费维修村级道路,受到群众的称赞。
党畔村在高起东的引领下,发挥能人经济的示范作用,采取“能人大户+家庭农场+贫困户+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分红的模式,大大激发了贫困户的创业热情和致富主动性。起东家庭农场现在养殖肉牛80多头,入社贫困户将县上每头牛补助的2000元入股家庭农场,年末分红每头500元。目前,有22户贫困户把50头牛的补助金入股家庭农场。同时入股的贫困户可以在家庭农场打工挣钱、学技术,既做股东,又当员工。
该镇冰草沟村支部书记白月忠与村主任尚丽梅带头创办了种养殖合作社,带头发展苹果种植、蜜蜂养殖等产业,有力带动了全村的产业发展。丈方台村支部大力支持和引导贫困户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积极争资金、聘技术,倾全力投入苹果产业发展。针对贫困户无养蜂经验、对养蜂有顾虑的现状,刘堡村村主任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贫困户代养蜜蜂130箱,并为贫困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直至贫困户学会养殖技术。周关村支部书记帮助贫困户发展养蜂,他自己先带头发展50多箱中蜂,主动学习技术、联系销路、注册商标;同时,他还为5户贫困户代养40多箱,手把手教贫困户学习技术,打消了贫苦户发展中蜂的顾虑,增强了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