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精神文明建设大家谈
“一箱硬币”是文明的试金石
文新
  近期,在郑州、绵阳等全国多个城市的街头路边,都出现了近乎相同的一幕镜头:一箱硬币,供需要的路人自取,每人最多取5元。路过之人,有的驻足围观、拍照议论,有的拿起硬币验证真伪,有的真正自取硬币应急使用,有的甚至自掏硬币放入箱内……人们的种种举动都被好奇的热心网友拍了下来传到网上。可以说,“一箱硬币”的故事刷爆了朋友圈、火遍了舆论圈,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一箱硬币,何以掀起如此大的“波澜”?引得人们相互转发、不断热议。笔者以为,从它出现在街头路边的那一天起,这箱硬币就不再是一箱普普通通的货币,而是一块块检验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试金石”。人们关注的并非是这箱硬币本身的多与少,而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性冷暖。“一箱硬币”作为一种公益行为,一方面解决了人们的应急所需;另一方面也传递出人间温暖,在陌生人社会建立起彼此信任、相互友善的人际关系。
  从网友实拍的路人对硬币的取放情况和舆论反响来看,“一箱硬币”的文明检测结果总体是令人欣喜和宽慰的。多数人只是自觉取走了真正所需的几块硬币,更有一些人是积极主动自掏腰包投放硬币,供更多需要的人使用。不少地方的硬币箱投放者在统计最终使用情况时,硬币数量不但没少,反而增多了。这说明当前社会,国民的文明素质是在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明进程是在不断推进的。所谓的“道德滑坡”“信任危机”或许在阶段性或小范围内存在,但并非价值主流,也代表不了当前社会的总体现状和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文明,我们到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妄下定论。
  建设文明的国家要从建设文明的城市做起,而建设文明的城市则需要从培育文明的市民做起。文明,一方面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自觉遵守基本的法律法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守规矩”。这种高度的自觉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引领等方式,加以培养和树立。“一箱硬币”的暖心行动,就是一种很好的行为示范和习惯培养。用多少取多少,这是守得住规矩;自投硬币以助他人,这是乐于助人。小小硬币箱,让人们在从观察、见证文明之举,到评价、传播文明之义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文明”从理念认知到亲身实践的转换过程,这就是一种成功的互动、一种有效的实践、一种文明的培养。
  众人拾柴火焰高,文明社会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人一力之功,只有举全民之力,形成全民共识,才能汇聚起文明的力量,搭建起文明的高塔。“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培育文明就是要拿出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认知和毅力,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你我做起,在文明的互动中形成文明的理念、达成文明的共识,向文明的目标共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