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延安有着丰厚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有着数不清的红色革命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珍宝。为了让广大读者在阅读红色经典中,回顾先烈的光辉业绩,重温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继承与发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从即日起,延安日报社与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合作开设此专栏,将陆续刊登延安时期的红色物件故事讲述、人民军队战斗经历回顾、军队和老百姓的故事、人物讲述、图片故事等,以飨读者。
吴起: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934年10月,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被迫先后进行了战略转移——长征。红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自然灾害和饥寒伤病的折磨,终于在1936年10月胜利会师,先后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在陕甘边区、陕北先后建立的两块根据地的基础上统一、发展、巩固起来的,是当时全国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对于这块根据地,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筹备会上曾指出:“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对蒋介石发动的第五次围剿反击失利,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瑞金,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了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初期,由于中共中央先是犯了冒险主义,后是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使党在湘江战役中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万人,锐减到不足3万人,几乎限于绝境。在这危急关头,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遵义城。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的基本原则,改组了遵义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军事上的领导地位。在历史极端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新的中央领导指挥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随后,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5月,翻越了终年积雪的夹金山,8月红军又穿越了纵横六百里渺无人烟的茫茫大草地,攻破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后,于9月18日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这里,中共中央从国民党的报纸上获悉西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喜讯,毛泽东在团以上的干部会上提出,首先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
9月27日,中共中央到达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在这里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决定前往陕北。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政治局会议,指出历时一年的长征胜利结束,今后的任务是在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11月,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会师甘泉,并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长征胜利结束。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讲道:“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延安革命纪念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