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良好农业”的富县实践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世焕 刘彤
  以良好农业创建为抓手,富县“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
  富县地处陕西省延安市南部,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渭北旱塬过渡地带,耕地总面积49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采访时了解到,自2012年起,按照全县范围内农业投入品“源头整治、全程监管、安全检测、质量追溯”的要求,富县从标准化生产体系、投入品配送监管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数字化管理体系、产业化经营体系等多方面入手,整县推进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成为全国首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创建示范县。
  相关人士表示,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为目标的良好农业创建,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富县“先行一步”的探索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供给侧改革抓手
  富县地处国际认可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内,共有苹果园36.7万亩,经过多年发展,当地基本形成了以苹果为主,兼有蔬菜、水稻等农产品的产业格局。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苹果产量的不断增加,以苹果产业规模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模式遭遇挑战,农民收入出现了徘徊甚至下滑。
  “我们认为,国际市场和国内高端市场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高端市场需要高端产品,高端产品必然来自于高水平的生产管理。”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富县县委书记李志锋谈道,从2012年起,富县就开始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2014年11月,富县成为全国首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创建示范县。
  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是一项起源于欧洲的农业生产规范认证标准,主要针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分别制定和执行各自的操作规范,鼓励减少农用化学品和药品的使用,保证初级农产品生产安全。根据协议,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是我国首个获得国际承认的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
  富县农业局局长贾宝森说,为了符合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创建的要求,富县组建了农业技术专家团实行技术分片负责,生产标准、环境保护、物资供应、田间管理、产品检测、包装销售“六统一”的技术要求得到了严格落实。“目前,全县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面积达到25.5万亩,其中苹果认证面积达到25.2万亩,占成龄苹果园总面积的82.6%。”
  成效初显
  “直罗贡米”作为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曾经享誉海内外。但在过去追求粮食产量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富县出现了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稻田面积持续萎缩的现象。
  贾宝森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地处葫芦河流域的张家湾镇、直罗镇、张村驿镇,山清水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直罗贡米”的原产地,去年一斤大米的市场零售价在3元左右,高于普通大米0.6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下,我们正在压减玉米面积,恢复水稻种植,预计今年全县水稻面积可达7000亩。按照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要求,富县对水稻进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施用农家肥或者有机肥,禁止施用农药,力争让本身就是单季稻的贡米成为富县农产品的另一张名片。”
  富县富红果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杜广平说,他们合作社涵盖的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生产基地面积达3300亩,其中苹果3200亩,生产环节的高标准、规范化投入是合作社果品年年畅销的原因。“拿果园投入品来说,什么季节该施有机肥、微量元素肥、生物菌肥,什么季节要对果树进行拉枝修剪,合作社都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解决苹果生产‘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现象,必须长期按照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要求,坚持精细化管理,最终让农民得到实惠。”
  经验可复制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的相关人士表示,以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创建为抓手,富县“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顺利实现了农业转型升级,具有借鉴之处。
  陕西省果业管理局局长高武斌评价,“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成为富县最响亮的名片,“富县苹果”价格高于市场均价15%,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农民增收3亿多元,果农人均纯收入由7360元增加到15300元,翻了一番,说明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试点在富县是成功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征兵表示,从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上看,目前我国呈现出普通农产品饱和,优质、有机农产品不足的现状。“富县创建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做法,是解决优质农产品数量不足的有效探索,在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同时,解决了市场销售难题,符合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组长石英认为,“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生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的要求,以认证认可作为保证农产品质量、传递信任的手段,引导生产者执行相同的生产条件,按照相同的国际先进标准、生产相同品质的内外销产品,带动了产业提质升级,满足了中高端消费需求,有望带动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高。因此,富县的做法可复制、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