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打造和谐美好家园
——安塞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侧记
西营古寨
山体公园一角
村民们正在认真学习村民卫生公约
  通讯员 蔡英
  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整洁通畅,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绿树、鲜花遍布村庄……这一道道令人欣喜的美丽风景,是安塞区深入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安塞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立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保障农村居民的住房、饮水和出行安全为基本要求,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
  安塞区牢固树立“改善人居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扎实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安塞区委副书记、区长曹振宇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家居、美丽安塞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塞区要把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群众的民心工程、发展的环境工程、城乡的管理工程来抓,让安塞人民住安全房、喝放心水、行柏油路,住在农村享受城市的生活待遇。”
  整治村庄环境 改善居民生活
  今年,安塞区被列为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试点区。接到这份“试点通知书”后,立即召开全区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动员会议,动员全区各级各部门提早安排,抓早动快,迅速在全区掀起城乡环境卫生大清扫大整治热潮,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努力,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明显改善,村落面貌焕然一新。
  针对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排放不畅,夏日蚊蝇乱飞,冬日垃圾乱堆的现象,安塞区主管副区长吕国煜说:“改善人居环境,首先需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现状,解决垃圾出路问题,破解环卫基础设施落后等难题,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心声,要以解决脏乱差为突破口,全面优化农村生活环境,建设富裕文明美好家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城区,按照巩固国家卫生县城要求,从打扫窒内外卫生入手,对机关院落、街面巷道、商户店铺、住宅小区以及河道、山体进行逐块清扫整治,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在农村,农户“自扫门前雪”,对农村垃圾堆、柴堆、粪堆等陈旧性垃圾进行清理,切实改变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舍乱搭、煤柴乱堆现象。
  安塞区还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整治成果,各镇街、各村全部配备了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清运车和保洁员。
  “以前没有垃圾回收箱,生活垃圾都随便倒,沟沟岔岔堆得到处都是,现在政府给我们每家每户门前都配备了垃圾箱,满了就倒到村口的垃圾回收处,不论是马路还是院子都干净了许多,每天生活在干净的环境里,也能使人心情舒畅。”沿河湾镇茶坊村村民王玉莲指着门口的垃圾箱笑着说。
  高桥镇大棚种植户较多,垃圾成分复杂,数量巨大,且多以大棚内的烂瓜烂叶为主。根据实际,安塞区建成阳光堆肥房一座,将剩菜剩饭、菜根菜叶、果壳瓜皮、过期食物及其他一些可腐烂的垃圾收集后,将经过阳光堆肥房“变身”为化肥;剩余1间用于临时回收不易腐垃圾“中转站”,最后集体运往垃圾处理厂,既减少人力物力,还能改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的现象。
  “我们村家家有大棚,可以让市区及周边地区的游客进行采摘体验。因此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瓜果烂叶,换茬时更多。有的村民自己堆肥,有的直接倒掉,不仅浪费,也影响环境。现在有了堆肥房,解决了瓜果烂叶的问题,卫生环境也变干净了。”高桥镇郭砭村大棚种植户梁海红高兴地说。
   传承文化打造产业 彰显乡村独特魅力
  初秋时节,安塞区招安镇龙石头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田野里,一座座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农民们正忙碌地将这些蔬菜采摘上来销售给上门收购的商家;村里,一幢幢具有陕北民居风格的房屋修葺一新,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平整硬化的路面十分干净。龙石头村所呈现的景象,不过是安塞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一个缩影。
  沿河湾镇龙石头村通过成立“妇女之家”开展剪纸、腰鼓等技能培训,从而为农村妇女铺就致富路。积极挖掘农村文艺骨干,整合农村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秀人才,文化广场健身器材齐全,可供村民休闲娱乐,丰富文化生活。
  走进龙石头村付锦琴家中,她正坐在桌子旁小心翼翼地旋转着手里的剪刀,练习剪纸。她说她从来没有学过剪纸,这次村上组织了培训班,便试着去参加学习,现在正好好练习,准备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开展以来,安塞区以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为目标,为彻底解决偏远农村“行路难”问题,避免群众、司机失去“导向”或多走“冤枉路”,对合并后的行政村进行点位确定,最终选择了最合理、最佳的位置,对全区117个行政村牌匾进行更新换代,字体和底版都采用反光材质,夜晚也十分清晰。
  另外,该县还将居民院墙华丽变身为文化墙,一幅幅丰富多彩又朴实的文化墙,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文化墙”图文并茂,以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传统民俗文化、文明新风尚等内容,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新鲜的时代感使文化墙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代言人”和文明的“传播者”。这些用书画艺术倡导文明、宣传政策、美化新农村的“文化墙”,已成为示范村一道别样的景观,成了乡民求知、求乐、求富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成为安塞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安塞是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该区努力把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促进传统农业向立体农业、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转型,夯实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基础支撑。
  改水改厕改陋习添花补绿美家园
  “真没想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经过政府一番精心打造,门前有了小花园,变成了舒适宜居的乡村美景。现在我们村房屋漂亮,公路畅通,环境优美,生活更加安逸了。”近日,安塞高桥镇郭砭村李丕春大爷谈及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给他家带来的变化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高桥镇郭砭村有12个村民小组,501户,1808人,全村有平房412间,石窑洞1052孔,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居环境工作开展以来,该村以创建生态乡村为目标,按照“一编二清三拆四改五建六美”(一编:编制一本人居环境改善建设规划书;二清:集中清理陈旧垃圾和“三堆”;三拆: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废旧建筑、破墙烂房、废弃大棚等;四改:改院、改厕、改垃圾收集方式、改群众观念;五建:房屋改造、院墙修整、水渠维修、广场建设、道路硬化;六美:村美、田美、路美、山美、水美、人美)的总思路,让住得舒心,干得用心。“针对安塞区偏远乡村较多,农民多以农业种植为主,在厕所的改造上,因地制宜,杜绝千篇一律,旧房屋的农户,能改造入院的入院,同时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坚决消灭路边、露天厕所。”安塞区住建局负责人张小龙向笔者介绍了改厕的情况。
  据了解,目前改造村庄道路57.52公里,实施饮水工程25处,电网改造4处,天然气管网铺装21公里,实施危房改造79户,改厕385户。同时,该区着力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广泛开展以垃圾污水处理、治理农村脏乱差和推进人畜分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安塞各镇街抓住春季降雨充沛的有利时机在村庄道路两侧种植油松、侧柏、刺柏、垂柳、国槐等树林93.23万株,种植格桑花、大红花、大丽花、油葵等花卉20004亩,通过添花补绿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景区,把庭院建成景点。
  “政府给我们免费发放庭院经济树种,我给自己家门前院子里种了5棵桃树,不仅看着美观,等到挂果了还可以吃到桃子。”高桥镇乔庄赵家湾村民任红伟正在自己菜园里浇水,大丽花开得火红,格桑花随风摇曳,5棵桃树绿叶舒展正茁壮成长。
  “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我村通过示范引领,支部带头组织教育宣传,让群众感受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幸福指数。”沿河湾镇党支部书记白光荣刚通过文化墙上的内容教育引导群众要养成爱护公共设施,自觉维护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安塞区还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村民增强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合理配备管理人员,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传承优秀文化,通过改变群众生活习惯来实现长期干净整治目标。
  据介绍,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在借鉴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该区严格按照“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文化”整治标准,紧紧围绕“天蓝、地绿、水净、民富、村洁”工作目标,对117个行政村,按照“全区一幅画、一村一张图”的总体布局原则,高规格、高起点编制改善建设规划书。在实施过程中,依据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创建标准要求,分年度有序实施。截至2017年底,全区117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清洁乡村;各镇街创建的生态乡村要达到行政村总数的30%以上,2018年全区所有村庄全部创建为生态乡村;各镇街每年创建的美丽宜居示范村要达到行政村总数的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