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广电总局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其中分别有8档电视类节目、1档广播类节目入围。从获表彰的节目类型看,包括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和《朗读者》、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见字如面》、北京广播电视台《非凡匠心》等4档文化类节目入围。刚刚过去的上海电视节,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斩获白玉兰奖唯一最佳电视季播节目。可以看出,文化类综艺节目被广电总局大力鼓励和支持,而在市场上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收视上走高、形成舆论热潮,可以表现为观众对于文化类节目的渴望。随着三、四季度各家卫视的综艺排期曝光,不少一线卫视也在追赶文化类综艺大潮。在这样的社会现实和需求下,文化类节目迎来了绝佳时机。文化节目相继涌现似乎是一种时代的必然,也是一种价值的回归。
但是文化节目也有其窠臼,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突破。如冷凇博士所说,“文化节目的模式要学会交叉跨界、触类旁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即将播出的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盈科旅游和观正影视联合制作的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就突破了文化节目内容上的局限性,采用“文化+旅游”的方式,从全局视角展现城市的旅游风采,从地理、人文、产业多角度审视城市旅游,带领观众深入了解这些城市的文化魅力。
模式破局:“文化+旅游”多维度解读城市文化,丰富文化节目的社会价值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域旅游”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全新模式。《魅力中国城》就采用“文化+旅游”双管齐下的模式,不再拘泥于古诗词之类的内容,而是转目城市文化。
目前,《魅力中国城》从4月16日节目发布会起,到6月20日32座城市的名单最终确立,两个月时间,节目未播先火,屡次登上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
首次把“竞演”模式用在了城市魅力比拼上,32座城市的主政者将亲自带队竞演,在生活化的场景中,以导游的身份,带领观众全方位、多维度推介所在城市的旅游资源。
同时,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需求,“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变亦是摆在城市主政者面前的话题。《魅力中国城》的出现,用“文化+旅游”为电视旅游节目与城市旅游发展寻到契合点。是对于厚重内涵和特殊魅力城市文化的挖掘,也支撑和凝练着城市精神的基因,并通过竞合、传播、共融等互动,最终有效实现对城市文化的传播。《魅力中国城》不仅仅是一场城市竞演,更是城市凝心聚力、团结一心,谋求城市发展的全景展现。
产业破局:央视平台撬动市场资源,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于《魅力中国城》,可以用“举全台之力,取非常之策”来形容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重视程度。作为具有社会公器和国家大台担当的央视,在节目内容的立项上既注重保持在行业内的引领作用,亦不忘与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
央视敏锐地发觉中国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进而抢抓时代机遇,以打造优质城市文化旅游推介节目为抓手,以电视节目为核心,捆绑新媒体优势,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营造了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的氛围。通过《魅力中国城》,推广先进旅游理念,吸引游客进行旅游消费,也提升了央视在经济领域、城市资源、产业加速助燃、国家形象展示等多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例如首期节目中,延安带来了当地特产的苹果,立刻引起嘉宾和观众的强烈兴趣,这个细节通过电视传播放大,对于延安的农产品产业发展大有帮助。
入选《魅力中国城》的城市,可以通过城市与人、城市与文化、城市与生态等多个维度展现城市形象与文化,并借助央视财经频道的平台,实现城市与人才、智库、宣传、资本的对接支持,推动城市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经济升级转型,强化城市作用,凸显城市发展战略意义,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魅力中国城》既有专业性,也有大众性,既有经济视角,也有传媒视角,既符合当下社会对文化类节目的需求,也为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力助推,成功突破文化类节目的小众格局。